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松辽盆地北部深层火山岩和砾岩、海拉尔盆地基岩风化壳裂缝储层的地质特征遵循地震地质综合研究思路,应用地震正反演结合的手段,在叠前和叠后研究了裂缝储层地震预测研究,并对徐家围子地区营城组火山岩和砾岩裂缝储层、苏德尔特地区基岩风化壳裂缝储层分布进行了预测。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根据等效介质理论,建立裂缝岩石地震各向异性理论模型,应用三维地震波动方程模拟方法对裂缝地震响应进行了正演模拟。正演模拟结果表明,充填流体的开启裂缝发育带,会引起地震波出现异常,这些异常主要表现为地震波的振幅、频率、相位等特征发生变化。定向高角度裂缝的存在会导致方位各向异性,各个方向的地震属性呈现椭圆特征。椭圆的扁率代表裂缝密度,椭圆的长轴方向代表裂缝走向。振幅随方位角的变化特征随偏移距的增加而增加。2、裂缝检测需要相对保持振幅、波形和相位特征的地震数据;叠前裂缝检测需要尽量利用大偏移距的资料,以便能观察到属性随方位角的变化情况。这就要求地震资料满足宽方位、大偏移距采集,而且要求各方位覆盖次数均匀、各方位偏移距分布均匀。3、通过构造应力场分析、叠前和叠后地震属性分析,研究了裂缝储层地震综合预测方法。利用地震能量分位数频率、倾角方差和瞬时倾角等叠后地震属性可对裂缝发育带进行定性预测。通过应力场数值模拟,分析构造曲率、最大应变、最大应力和应力方向角等参数与裂缝的关系,可以判断构造裂缝的发育程度。利用阻抗、速度、泊松比等弹性参数和叠前振幅、频率属性可对裂缝密度和方位进行定量预测。4、研究表明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地区营一段火山岩裂缝发育带多集中在断层附近,裂缝密度高值区主要发育在北北西向断层左侧。裂缝方向以北北西、南北向为主、也有部分为近东西向,与区域构造应力方向一致。营四段砾岩裂缝发育带及方向与断裂体系关系明显,主要分布于主断层附近。裂缝方向以北北西、南北向为主、也有部分为近东西向。裂缝密度高值区主要发育在北北西向断层的左侧。5、研究表明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地区基岩风化壳裂缝储层的发育由地层岩性和构造控制。主要裂缝大致平行于近东西向断裂的走向分布。裂缝发育区位于贝15井断块及与该断块相邻的东部断块、贝10井北部附近及其相邻的东部断块并向东北方向沿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