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发光材料YPO4:Sm3+的合成、表面包覆及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来源 :内蒙古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boy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生物系统中,核酸、蛋白质和糖是生物的三个最基本的要素,蛋白质与小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生物系统中引发化学反应的基础问题。所以,研究和开发具有良好选择性,高灵敏度和良好生物相容性的新型荧光探针是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学术价值。本文首先通过正交实验法研究出最佳的实验方案,然后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pH对YPO4:Sm3+纳米发光材料性能的影响。使用壳聚糖(CS)和PEG对YPO4:Sm3+荧光粉进行包覆制备成YPO4:Sm3+@CS和YPO4:Sm3+@PEG荧光探针,通过XRD(X射线衍射)、SEM(扫描电子显微镜)、TEM(透射电子显微镜)、荧光分光光度计、IR(红外光谱)、UV(紫外光谱)等仪器对产物的结构、形貌、发光性能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无论是包覆前还是包覆后的稀土纳米荧光粉都是具有单一的四方晶系(YPO4)结构,而且制备的荧光粉均为球形,包覆层的厚度大概在510nm,而且表面修饰后的样品具有较好的水溶性和生物相容性。核壳结构的YPO4:Sm3+@PEG纳米荧光探针的荧光性能增加。在室温下研究了YPO4:Sm3+@CS和YPO4:Sm3+@PEG对BSA的标定,得到相应的线性公式。用荧光法研究了YPO4:Sm3+@CS和YPO4:Sm3+@PEG对BSA在不同时间的吸附,得到相应的吸附曲线和最大吸附量。结果表明,包覆前后Y PO4:Sm3+对蛋白质的吸附过程不同,包覆前的吸附效果存在脱附现象和二次吸附现象使得吸附过程变得更加复杂,而包覆后的吸附属于单分子层吸附。用荧光法研究了荧光探针YPO4:Sm3+@PEG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在四种不同的温度下,YPO4:Sm3+@PEG都使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发生了猝灭现象。并且得到相应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通过热力学参数和作用力的研究判断出两者之间的反应是自发的放热反应,并且稀土纳米荧光探针和BSA相互之间的作用力不仅有静电力的作用而且也有氢键和范德华力的作用。最后使用同步荧光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法探究了YPO4:Sm3+@PEG对BSA构象的影响。实验结果:YPO4:Sm3+@PEG与BSA结合时只是结合到了色氨酸残基附近,使其结构变得松散,色氨基酸周围的极性变大,疏水性增加。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及目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来研究表明迷走神经通过释放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作用于α7烟碱型乙酰胆碱
教学自主权是教师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保障。对于如何开展教学活动,教师理应最有发言权和自主决定权。赋予教师教学自主权既是对教师职业专业性的尊重,也是对教学质量的保证,从而增强教学工作的灵活性与创造性。以往的研究在教学自主权对教师工作的实际作用方面关注得比较少,扩大教学自主权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教师内在发展,进而提升教学质量,将教学自主权与教师自身发展关联起来有助于将研究落在实处。因此,本文通过
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人类行为方式相异,不同地区所采取的不同行为方式可能与经济水平,个人或者集体利益相关,也可能与多样的亲缘系统等有联系。对不同地区人类行为方式的同异
肌动蛋白纤维束作为一类亚细胞结构,其自身的力学性质在细胞的生理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如细胞铺展、细胞迁移等。细胞中包含多种类型的骨架亚结构均由肌动蛋白纤维束构
目的:探讨新疆哈萨克族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分级、危险分层与中医虚证素质的相关性分析,为新疆地区哈萨克族高血压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问卷量表形式进行病例对照
吲哚嗪是一类重要的五并六元含氮杂环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生物活性分子中,发展方便、快速构建吲哚嗪化合物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过渡金属催化炔基吡啶衍生物的环化反
移动边缘计算(Mobile Edge Computing,MEC)可以为移动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解决计算资源不足的问题。但是在山区、灾后等特殊场景中,基站(Base Station,BS)和MEC设备
并购支付是并购重组中关键的一环,而我国并购重组市场却长期面临支付方式单一、形式初级的困境。2018年以来,为改善降温的市场环境,证监会不断放松并购重组和再融资政策,鼓励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移动互联网已遍及社会的每个角落,传统通信运营商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在莆田通信市场,移动、电信、联通三家竞争不断白热化,莆田移动公司的客
贵州省凯里至羊甲(凯羊)高速公路第五合同段项目,起讫点桩号K35+120K47+000,全长11.88公里。公路沿线地形条件复杂,总体地势起点、终点较缓,中部高差变化较大,沿线广泛分布着大量的红粘土。为了将沿线的红粘土资源化,以降低施工成本,采用红粘土填筑路基成为必然。红粘土作为一种特殊性土,物理力学性质复杂,施工困难。面对这一系列工程问题,对红粘土路基施工技术的研究成为当务之急。文章结合工程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