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桉树人工林的发展一直受到其生态危害观点的影响。随着大面积营造桉树人工林,其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问题也引发了很多争论。所以很有必要建立正确的森林资源观,对桉树人工林的生态效益做出客观、全面的计量和评价,为所有的森林产品进行准确的价值定位,已成为林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海南省是我国最南端的热带岛屿,地处东南亚经济发展圈的周围,发展桉树人工林不仅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而且具有极大的经济优势。由于海南桉树资源不仅是一项产业,同时还承担着发挥森林的多功能和效益,保护生态环境、协调和促进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研究海南桉树人工林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及其可持续发展,不仅是海南森林资源发展的自身需要,也是海南建设生态省发展战略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森林生态效益评价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以生态学为基础,侧重从技术的角度对各项生态效益的生物产量进行量化;二是以经济学为基础,侧重于研究生物产量向货币价值量转化的具体方法。本论文所讨论的森林生态效益评价,主要指的是后者。本文在系统综述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内涵和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定量评价了海南省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木材生产等直接服务和土壤保持、涵养水分、固定CO2、释放O2、营养物质循环以及增加就业机会等间接服务的物质量和价值量,让人们了解了该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巨大生态价值、各项服务功能的重要性,为将来海南省的生态建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为可持续的资源开发提供了生态学理论基础。本论文首先据此得出结论:海南省桉树人工林生态效益年价值量为26.56×108元/a,其中:木材产品价值10.18×108元/a,占38.33%;涵养水源效益2.30×108元/a,占8.66%;保持土壤效益0.00096×108元/a;固定CO2效益5.84×108元/a,占21.99%;释放O2效益7.78×108元/a,占29.29%;维持养分循环效益0.3445×108元/a,占1.29%;净化大气效益0.118×108元/a,占0.43%。平均每年需用工261.6万个,有利于改变林农生态富裕,经济贫困的局面,有效地增加社会福利,加快海南省经济建设的步伐。以上结果说明: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是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不仅要对森林资源的直接经济价值进行核算,而且对间接经济价值(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应加以计算,只有这样才能如实反映桉树人工林对社会、经济和生态所做的贡献。采用目标法构建森林可持续经营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以实现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为目标,包括:林地利用率;有林地郁闭度;水土保持率;水源涵养量;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林分生长率;提供居民的就业机会;林区农业人口人均GDP;森林经营投入;林道网指数;经营措施到位程度等3个标准,11个指标。运用均值法从标准层、指标层和目标层对森林经营现状进行了评价,目标层的综合指数为0.7965,为中等偏弱的可持续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