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需求的提高,海洋资源越来越显现出重要的作用。全球水产品的供给在人们食品需求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水产品越来越多的成为人们重要的粮食来源,可以说,海水养殖业和海洋捕捞业对全世界粮食安全和经济繁荣发展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南海是我国最大的陆缘海,也是我国最重要的渔业资源生产场所。因为南海特有的地形地貌特征对海洋生物繁殖增长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场所,南海海洋生物资源极为丰富。自古以来,我国就开始了对南海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我国在南海水域的历史性捕鱼活动是我国对于南海诸岛自古以来拥有主权所不容置疑的重要证据,南海渔业的历史发展是南海诸岛及其海域主权属我的历史本源。 虽然南海海洋生物资源十分丰富,但近些年来由于捕捞过度和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南海北部近岸渔业资源的严重衰退,加之中越北部湾划界等成因的影响,出现了渔民近岸渔获量降低、渔获品质不高,作业水域缩减等一些情况。再加上南海周边国家的蚕食使得南海渔业纠纷频繁发生,这些因素都给我国南海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掌握我国南海渔业资源的基本特征和重要地位,准确把握分析我国南海渔业生产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面对目前南海争端、海洋环境恶化、过度捕捞等一系列问题,提出在南海海洋捕捞业、海水养殖业等方面开展综合性渔业合作的合理性建议,对南海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和维护我国领土主权、乃至世界和平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南海拥有的广阔的海洋面积,环抱南海的国家除了中国以外,另有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等5个主要国家。南海海洋捕捞业是南海渔业生产的重要内容,海洋捕捞渔获量是衡量渔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统计指标,也是评估渔业资源开发状态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数据。目前在我国南海作业的渔船主要来自广东、广西和海南三省(区),2015年的南海海洋捕捞总产量为1314.78万t。十五年来,南海捕捞总产量占我国海洋捕捞总产量的比重基本保持稳定,所占比例在24.0%-26.8%之间小范围波动,变化趋势与总海洋产量相似。南海海洋捕捞品种以鱼类和甲壳类为主,还有贝类、藻类和头足类等海产品。南海海洋捕捞方式以拖网和刺网为主,其次是围网,张网、钓具等其他方式所占比例较小。另外, 随着近海捕捞的限制,海水养殖业也逐步成为南海渔业重要的发展方向。南海海水养殖产量占全国海水养殖产量的近四分之一,海水养殖业在促进南海周边经济发展、提高渔民收入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全国的养殖总产量保持稳步增长,南海三省(区)的养殖产量所占比重基本保持在20.7%-22.1%之间。海水养殖产量最高的为贝类产品,其次是甲壳类、鱼类和藻类,在养殖方式上,以池塘、底播和筏式养殖的产量最高。 近年来,我国南海渔业的发展被诸多问题所制约,主要分析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南海局势的动荡约束了渔业的发展。虽然我国自古就有对南海进行渔业资源开发的历史记录,也是最早发现并命名南海诸岛,但是近些年来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和对南海丰富资源的觊觎,南海周边各国纷纷宣告对岛礁以及水域的主权权利,这就导致了南海区域紧张的局势。在各方利益无法协调的背景下,我国渔民和渔船的正常生产活动频繁受到周边国家的干扰和袭击,屡屡发生的暴力事件和渔业纠纷严重影响了我国渔民在南海作业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我国南海渔业的良性发展。另外,各国的渔业捕捞和养护行动不一致加剧了目前南海渔业资源的衰退态势,尤其是沿岸水域和各国的近海水域,渔业资源退化现象严重。 2)生境破坏导致渔业资源衰退。据FAO有关调查报告显示,南海的多种鱼类资源早已被完全开发、过度捕捞,尤其是南海西部近海海域—北部湾和北部大陆架海域,大范围、大幅度的捕捞作业是造成南海渔业资源骤减的主要原因。巨大的水产品需求量导致过度捕捞,不合理开发利用的横行导致了渔业资源的衰退和生物环境的破坏,严重威胁了南中国海以及泰国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3)捕捞强度过大增加渔业压力。截至目前,我国在南海海域的捕捞作业产量始终保持在300万t以上的高产渔获量,而脆弱的南海渔业资源远远无法满足未来长久的如此高强度的捕捞。依照统计,我国广东、广西和海南三省(区)在南海的机动渔船数量从1979年的7416艘,增长到2013年的78671艘,增加了近10倍。虽然近几年渔船的数量基本保持稳定,但总吨位的不断增加、主机功率的连年攀升,给南海的渔业资源造成巨大压力。 4)违法活动屡禁不止,严重干扰和破坏南海渔业。因为资源衰退导致鱼类开始进行小型化,渔民开始运用较小的渔具进行捕捞,不断伤害着渔业资源。为了有效的保障鱼类的幼鱼,有关管理机构在沿岸创建了很多禁渔区,但是因为管理不到位,导致这些地区依旧是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违规捕捞情况,许多规定和管理形同虚设。另外,南海捕捞业中还出现了高压水枪等破坏性渔业活动,该现象不仅在大陆地区南海渔民中出现,台湾地区也发生了类似较为严重的破坏性捕捞渔法。在南海区域,由于未能及时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海域内的船只,无论是本国渔船还是外国渔船中均有违法行为的存在, IUU渔业已然非常严峻。 因为南海问题日益凸显,为缓解这一现状,也为渔业资源的休养生息,我国与南海周边国家已达成了一些渔业合作。除了中越在北部湾的渔业协定,中国与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等国家都进行了不同层次的合作。尤其是2016年,中国同东盟再次签署了《落实中国—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的行动计划(2016—2020)》(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其中关于渔业合作相关方面的要求,更是为南海渔业资源的养护和可持续利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目前仅有的渔业合作基本上是双边的,而行动计划涉及到的面比较广,南海渔业现状仍然缺乏多边合作的框架。因此,本文在分析渔业资源现状和合作的情况下,提出了多边合作的构想。希望在双边合作的基础之上,建立一个多边渔业合作的框架,通过采取设置管理机构、确定共同合作的渔业范围、协商各国的捕捞配额、以及建立共同的海洋保护区等措施,目的是通过相互协作来养护南海的渔业资源,以利于其健康持续的发展,实现各方共利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