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力显微镜研究survivin蛋白与抗体、稀土离子铈(Ⅲ)的相互作用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vbnm123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采用原子力显微镜分子级成像技术从单分子水平研究神经系统关键蛋白survivin与抗体的相互作用,在接近蛋白自然条件下揭示其三维结构和作用域,以便我们更直观理解survivin在胶质瘤发生和神经损伤恢复中的分子作用机制及作用。2.选取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在近生理环境中使之与稀土离子铈(Ce3+)发生作用;再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对目标物的精细结构进行成像;实现在单分子水平上研究稀土小分子与目标物的作用域。揭示稀土对抑制凋亡关键蛋白的作用方式与肿瘤细胞凋亡间的内在联系。方法1.选取survivin蛋白,高纯水稀释至0.2 ng/mL,survivin兔多克隆抗体稀释至400 ng/mL,取5μL 0.04 ng/mL的survivin蛋白滴到新剥离的云母片上静置制样后用AFM观测;取5μL 40 ng/mL的survivin兔多克隆抗体滴到云母片上静置制样后用AFM观测;用微量移液器取20μL 0.2ng/mL的survivin蛋白,取10μL 400 ng/mL的survivin抗体,加70μL高纯水稀释后,振摇2 min后分别在25℃,37℃,45℃下孕育相应时间后,取5μL survivin蛋白和survivin抗体的混合液滴到云母片上静置制样后用AFM观测。样品检测都采用AFM的敲击模式。2.选取survivin蛋白,高纯水稀释至0.2 ng/mL,选取铈标准溶液分别稀释至100μg/mL和10μg/mL,用微量移液器取5μL 0.02 ng/mL的survivin蛋白滴到新剥离的云母片上静置制样后用AFM观测;取5μL 10μg/mL的Ce3+水溶液滴到新剥离的云母片上静置制样后用AFM观测;用微量移液器取10μL 0.2 ng/mL的survivin蛋白,用微量移液器取相应体积的100μg/mL或10μg/mL的Ce3+水溶液,加适量高纯水稀释后,配成所需浓度的溶液,振摇2 min后分别在25℃,37℃,45℃下孕育相应时间后,用微量移液器取5μL survivin蛋白和Ce3+的混合液滴到新剥离的云母片上静置制样后用AFM观测;样品检测都采用AFM的敲击模式。结果1.对survivin蛋白同源二聚体的原子力显微镜观测表明:在水溶液中survivin蛋白主要以7-8 nm大小的分散体存在,高分辨AFM图可以清晰地看到survivin蛋白的结构域和两个α螺旋。2.抗体三维结构的高分辨AFM图像表明:Y形结构的IgG分布在球状结构的牛血清白蛋白之中,在AFM图中二者可以通过结构差异很容易区分。高分辨AFM图揭示IgG的三个相对独立并且有柔性链链接的Y型复合结构,可以获得Ig G更细节的结构域。3.温度对survivin蛋白与survivin蛋白抗体相互作用的影响不同,25℃时survivin-抗体结合单元的三区域组合成的Y形结构和球形或心形的粒子;37℃时除了可以发现Y形survivin-抗体结合单元外,还有单个的球形BSA;45℃时很多长短不同的链状结构大量出现,单个BSA蛋白的结构也变得松散。高分辨AFM图表明在45℃下,survivin-抗体结合单元只有局部还保持二级结构,整体已经成为链状,周围分布了各种长短的链状结构。4.温度对survivin蛋白结构的影响不同,25℃下蛋白团聚比较严重;37℃下6-8 nm大小的粒子明显增多,小粒子和大粒子数目明显减少;45℃下溶液中5-12 nm粒子总数减少明显,且不再看到溶液中有大于15 nm的大粒子存在,粒子间边界比较明显,蛋白有破损,有链状结构形成;37℃下survivin蛋白更多以6-8 nm的双粒子结合体形式存在;45℃下Ce3+在云母片上形成10 nm左右的大小均匀,边缘光滑的结晶形结构。5.不同Ce3+浓度对survivin蛋白结构的影响不同,37℃下survivin蛋白在水溶液中大部分得到均匀分散,粒子的边缘能观察到伸出的侧链结构,经过1μg/mL的Ce3+作用后,粒子聚集为更大一些的较为均匀的粒子,粒子的边缘具有类似绒毛的侧链结构;经过5μg/mL的Ce3+作用后的粒子总数增多,一些更的大粒子开始出现,粒子边缘开始变平滑,类似绒毛的侧链结构不再清晰,10μg/mL的Ce3+作用后的survivin蛋白粒子继续变大,粒子边缘更为平滑紧致,小粒子变得松散,有少量的线装肽段出现;50μg/mL的Ce3+作用后有更大的粒子组合形成,基底出现规则的硝酸铈结晶的堆集。6.Ce3+与survivin蛋白作用不同时间和不同温度对其结构的影响不同,survivin蛋白与Ce3+在25℃下作用10 min后,在水溶液中形成大小不等的粒子,作用20 min后,在水溶液中8-10 nm大小的粒子明显增多,超过5-9 nm的粒子占据主要地位,20-30 nm的团聚也有所增多,作用30 min后形成了更多的形态各异的大的组合,有的超过60 nm,在37℃下作用10,20和30 min后具有类似的变化,在45℃下随着作用时间的增加,聚合增多,并伴随结构的改变和破碎肽段的出现。结论1.适宜温度对蛋白三级结构保持的重要性,结果表明survivin蛋白与抗体的结合在37℃比较适宜,这样既能防止低温下的团聚作用又能避免高温对其三级结构的破坏。2.低温对survivin蛋白大团聚的分散不利,低温有助于保持survivin蛋白以单体的形式存在,不利于二聚体的快速形成。较高的温度能快速分散原来存在的团聚物,但其副作用是对survivin蛋白三级结构有一定程度的破坏,三级结构展开成肽链。在37℃接近生理条件的环境下,这两种影响能更好的得到平衡。3.低浓度Ce3+对survivin蛋白功能有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通过四聚体的形成减少溶液中survivin蛋白的密度,二是通过使溶液中的survivin二聚体解聚为survivin单体减少溶液中survivin蛋白的有效密度,高浓度Ce3+对survivin蛋白功能的影响主要是抑制和损坏:除了通过聚合作用减少溶液中survivin蛋白的有效密度,还存在对其功能域的改变和破坏。4.时间的影响表现在:随时间的增加,Ce3+连接survivin蛋白二聚体成为更大的结构,多聚体数量增加。温度影响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温度能加速Ce3+对survivin蛋白的聚合过程,另一方面温度能增加Ce3+对survivin蛋白三级结构的改变和破坏作用。较低温度下以survivin蛋白二聚体向survivin蛋白多聚体转化为主;在近生理温度下,一方面也存在上述的这种单向聚合过程,而且这种过程由于温度的适宜变得更快,在短时间内能完成survivin蛋白二聚体向多聚体的转变,除此之外还存在Ce3+对survivin蛋白结构的改变和survivin蛋白多聚体的解聚;在较高温度下,Ce3+不仅能改变survivin蛋白的三级结构,而且能对肽链造成损坏,使之部分成为肽段。
其他文献
当激光器工作速率的逐渐提高时,封装所带来的寄生参数对于激光器输出特性影响难以忽略不计。本文以905nm脉冲半导体激光器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包含封装网络与本征网络的等效电路模型,利用ADS软件进行仿真分析封装参数对于激光器高频特性的影响。首先,本文从发展历程、特点与分类三方面对半导体激光器进行概述,再对半导体激光器等效电路模型的研究历程加以介绍,本文借鉴了其中的模型建立方法。围绕论文主题介绍了905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HIF-1α与自噬在蓝光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光损伤中的作用,及两者间可能存在的作用关系,为深入研究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病理机制及防治视网膜光损伤类疾病提供新思路和理论依据。方法:构建光强度(2000±500)Lux的LED蓝光模型,对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细胞株)进行2h、4h、6h、8h照射,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
目的:本课题通过检测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6(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 6,STAT6)、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nuclcar-associated antigen Ki-67,Ki-67)及CD99蛋白于四肢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中的表达,分析这三者与四肢孤立性纤维性
学位
随着近年来指数富集配基系统进化(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SELEX)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核酸适配体(Aptamer)被筛选出来,成为传感器构成中非常重要的元件。核酸适配体优于抗体之处主要体现在:其亲和力和特异性都高于抗体,可以在体外大量的人工合成,成本低,易于保存等。因此,有“人工抗体”之称的核酸适配体被
第一部分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后的长期结果及复发预测因素目的:本研究旨在揭示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长期效果,并且分析单次消融术后晚期房颤复发(LRAF)的预测因子。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43例PAF患者,男性147例,女性96例,平均年龄58.55岁±11.19岁。所有患者均接受环肺静脉隔离(CPVI)或CPVI联合额外消融治疗。结果:单次消融术后,中位随访3
目的:1、研究恶性脉络膜黑色素瘤组织(UM)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的表达情况。2、证明通过FGF2刺激人侵袭性脉络膜黑色素瘤(MUM2B)细胞系,使肿瘤细胞的规模更大而且更倾向于迁移。而这一过程是通过钙存储通道(SOCE)调控钙释放激活钙调因子1(Orai1)和基质细胞反应分子1(STIM1)的表达实现的。3、验证钙通道阻滞剂三磷酸肌醇受体拮抗剂(2-APB)阻止了由FGF2引起的肿瘤
第一部分:miR1-2促进B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目的对于终末期心脏疾病,移植入诱导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可修复受损心脏,改善心功能。但是B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能力有限。目前采用的诱导方式往往加入外源性化学物质如5’-氮杂-脱氧胞苷酸(5’-Aza-deoxycytidine,5-aza)等,
氮化铝(AlN)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发展热点,其在光电器件(特别是深紫外发光和深紫外探测器)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但是,也正因为氮化铝晶体的宽带隙,使得其在常温下的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偏低,从而影响了氮化铝基电子器件的电学性能。近年来,二维材料由于自身的优异性质得到快速发展,这些新材料为氮化铝基器件性能的改善提供了新的思路。石墨烯在常温下具有高迁移率,如果将氮化铝产生的载流子导入石墨烯中进行传输,就能
随着信息电子技术的兴起,互联网及其他新兴领域也在蓬勃发展。在当今信息时代,人类每天都在产生海量的数据信息。数据信息里面包含了众多具有价值的内容,但是也有大量的冗余的数据。伴随着互联网的广域覆盖和深入融合,信息技术已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网络带宽逐步增加,硬盘空间迅速扩容,但无论是增加空间的开源方法,抑或是试图节流减少数据量,两者皆是解决数据冗余问题的核心要点。因此,如何保留有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