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炎症反应在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血栓素A2受体(Thromboxane A2 receptor,TXA2R)在体内分布广泛,在多个反应中发挥作用,如炎症反应、免疫反应。但TXA2R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并不明确。抑制缺血性脑损伤后的炎症反应可以改善神经行为学和减轻脑组织损伤。因此,探索TXA2R是否参与缺血性脑损伤中的炎症反应具有重要意义。材料与方法:成年C57BL/6雄性小鼠,构建90分钟缺血的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阻塞(transi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tMCAO)模型。侧脑室立体定位注射TXA2R拮抗剂(SQ29548),缺血再灌注3天、7天后,观察行为学评分;取脑组织切片,观察脑梗死体积变化;取脑组织蛋白、RNA样本,检测炎症因子的变化,M1/M2型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的变化。以BV2细胞株作为小胶质细胞体外模型。SQ29548、LPS处理BV2细胞后Real-time PCR、NO检测试剂盒、Western blot技术检测BV2细胞激活后炎症因子、NO的释放及MAPK、NF-KB磷酸化水平。结果:体内实验发现,小鼠tMCAO模型后6小时、24小时、3天、7天后梗死侧脑组织TXA2R的表达显著上调。SQ29548治疗后3天、7天,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行为学评分改善,脑梗死体积减少。体外实验发现,与LPS处理组的BV2细胞相比,SQ29548通过MAPK、NF-KB信号通路抑制LPS诱导的炎症因子释放的作用,减少上清液中NO的释放。结论:TXA2R拮抗剂SQ29548发挥保护脑缺血损伤的作用。背景及目的:脑梗死的发病机制有很大部分需要用遗传背景来解释。近年来,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发现血清抵抗素水平及其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发生和预后存在一定的关联,可能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本文研究中国汉族人群中抵抗素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易感性的关联。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ligase detection reaction,PCR-LDR)对 550 例脑梗死患者、31 3 例健康对照者的抵抗素基因九个位点(rs3745368、rs34124816、rs3219175、rs3219177、rs34861192、rs1862513、rs3745367、180C/G 和 rs3745369)进行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在45-65岁的中国汉族人群中,脑梗死组抵抗素基因rs3219175和rs34861192的GG基因型携带者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是76.0%vs 67.9%(P=0.025)和 75.5%vs 67.9%(P=0.031);对遗传模型的分析发现,在校正了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等危险因素后,rs3219175和rs34861192在显性及超显性模型下均表现出与脑梗死相关联(P<0.05)。同时rs34124816、rs3219175、rs34861192、rS1862513、rs3745367、180C/G 和rs3745369七个位点之间存在强的连锁不平衡关系,采用最大期望值法进行单倍型分析,含单倍型AGGCAGC的患者,脑梗死组的出现率是健康对照组的1.97倍(P<0.05)。另外,中年男性和小动脉闭塞型中年脑梗死患者中rs3219175、rs34861192的GG基因型携带者分别多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在中国汉族中年人群中,抵抗素基因rs3219175和rs34861192两个位点的GG基因型携带者具有很高的脑梗死发病风险,尤其表现在男性和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患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