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新课程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han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变迁,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也出现了许多新的挑战和问题,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学校教育中亟待解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有关学生社会性发展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同时反应出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新增的社会性课程弥补了传统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缺陷。社会性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但是,我国学校中的社会性课程在实施上仍然比较薄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学校社会性课程效果不明显,培养学生社会性意识较薄弱和落后的局面。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是教育实践中的重要课题,也是人的发展的基本问题,同时更是学校教育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研究者认为,通过对语文、数学等常规基础课程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社会性品质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后,高中数学新课程如何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这样的选题是值得进行深入研究的课题。就高中数学新课程如何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对其他教育阶段和其他学科教育的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实际问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教师和教育研究者有一定的帮助,从而更好的在教学中在实践学校教育对学生社会性发展的促进作用。对后续在学科课程研究、课程改革、教科书编制原理等理论方面的研究具有启发作用,同时也对其他学科和其他阶段的教育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本研究从高中数学新课程这一学科角度出发,始于研究者的实践观察与文献检索,在分析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依据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相关理论,对高中数学新课程中的文本(课程标准、教科书等)与学生社会性发展相关的内容进行分析与研究。研究者企图通过对高中数学新课程的理论研究和系统分析,来重新思考数学新课程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问题,并结合实验观察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教科书中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内容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揭示高中数学新课程与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关系,并探讨新课程背景下培养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策略。根据本研究确定的研究问题和基本假设,按照教育研究的规范和技术要求进行文献分析、实证研究和结果分析,对高中数学新课程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研究得到以下几方面的研究结论:首先,通过对前人有代表性的关于学生社会性研究成果进行研究与分析,研究者发现社会性是人在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参与社会生活、与社会群体的交往等方面形成以及展现出来的应对社会生活事件和情景的社会特性,表现为个体的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交往、社会适应、道德品质、自我发展等方面。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内容分为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三个方面,社会认知是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基础;社会情感是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内部动力因素;社会行为是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外部表现。其次,研究者在基于高中数学新课程教科书的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实证研究中,得到的结论是:关于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三个方面的内容在数学新课程教科书中都有涉及,其中涉及最多的是社会认知方面,学生的社会认知发展是学校教育对学生社会性发展关注的重点,也体现出学生社会认知是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基础;高中数学新课程教科书中关于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内容在必修模块和选修系列中所占的比例明显不同,必修模块所占的比例远远超于选修系列中所占的比例;高中数学新课程教科书中关于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内容多体现在例题与习题部分,在例题与习题部分出现的总额将近占到总数的百分之七十;关于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内容在高中数学新课程教科书中的出现确实有助于学生的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的发展,进而促进了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不仅这些内容本身对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有促进作用,教师的教学也会影响到学生的社会性发展程度,不同的课程实施方案对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也起到不同的效果。最后,在探讨数学新课程背景下培养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策略中,研究者认为培养学生社会性可以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几方面来思考:落实数学教育对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社会性的重要前提,在课程目标与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年龄阶段特点、与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对学生社会性发展的要求上达到统一,为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充分开发与利用培养学生社会性的课程资源是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基础,加强数学课程与社会、国家、社区、学校的联系,帮助学生对丰富多样的社会的认识与理解,提高学生参与实际生活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而采取培养学生社会性的课程实施模式,改善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途径与实施策略可以使高中数学新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都围绕如何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这一核心,提高数学新课程培养和塑造学生社会性的功能。
其他文献
新课改强调改善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提倡探究性教学,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更加突出了探究性教学在教学中的显著地位。因此,了解分析高中物理探究性教学的实施现状,研
本文介绍了理想教育制度化、层次化、具体化、革命化的一些做法和经验。
本文以嚴歌苓小説的老年男性書寫爲研究内容。作者如何通過叙述來演繹日暮黄昏的生命,爲論文重點所在。首先探討的是老年男性角色在愛情、婚姻追求上遇到的挫敗,接著論述其對
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否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教育质量的优劣。在西双版纳地区傣族和尚生与教师冲突较为严峻。当地教师对和尚生的评价差是普遍现象,并有很大一部分教师把原
在上一讲之表四《模块学习单元参照表》的实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完成一个模块《在砖墙表面上安装电器元件》所需的工作步骤及相对应的学习单元(不完全)。这仅是组成《室内电器
文章依据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特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实施科学教学,让学生在文章中所探讨的方法下帮助学生写作.提高作文的写作水平。
随着新颁布的教学标准的实施和高考对英语写作越来越高的要求,在英语写作教学法上的实验与尝试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本文旨在将当下英语教学法中较前沿的数据驱动式学习和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