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亚里士多德的闲暇观进行了分析。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美学和伦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在他的《尼克马克伦理学》和《政治学》中指出闲暇是全部人生的唯一本原,幸福存在于闲暇中。闲暇与伦理德性,与善,与幸福,与思辨的内在联系,让我们认识到操持闲暇,便拥有一种自由的和谐的生活。这种观点的诞生与古希腊人的精神生活是分不开的。亚里士多德秉承了柏拉图的思想,并且进一步从伦理学方面把这种向善本身的凝视,把这种思辨的过程作为闲暇来看待,在德性的不断转化中,我们看到人的自我意识的逐渐觉醒。人的最高的活动就是思辨,发挥理性观照的纯思辨,这是一种自足的完完全全为自身目的的活动,一种类似于神的活动,因为神的活动只在于这种单一而完美的思辨中,这种幸福的思辨的生存也就是我们人类人生的唯一本原--闲暇,因而闲暇与美、悲剧有着本质的内在联系。从生存方式看,闲暇本身包含的就是对生命个体并且最终超越了个体的体验,这种内在的情感体验构成了闲暇的特质和意义,在无言的聆听和默观中实现自我。同时闲暇是自由与和谐的完满统一,闲暇中的自由是一种内在的自由,一种精神上得到充盈的自由,使个人自我能够积极实现,即理智、情感和感官等方面的潜力能够充分发挥,它展现了个人生命的整个成长过程,也是人脱离群体成长为独立的个体的过程,让生命在自由中得到扩张和张扬,得以丰圆和饱满。在闲暇的沉默静思的状态里,人的精神获得了充分的自由,学会了反思的思考方式,懂得用伦理德性的节制来控制自己,也掌握了理智德性的智慧来洞见自己,感受到个体生命的充盈,在亲近神的过程里能够充分肯定自我的存在价值,最后精神在逐渐上升的过程中,体悟到人在整个宇宙中的地位,感受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宇宙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