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环境之下,伴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成效初步显现,而河北省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却与京津两市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且呈现出日益扩大的趋势,这种基本公共服务的不平衡不但会导致河北省人力资本的流失,更会阻碍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现。因此,如何提高河北省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进而缩小与京津两市之间的差距,成为当即要务。随着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多元化发展,为更好地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质量以及满足公众对基本公共服务需求提供了条件。虽然各供给主体发挥作用的机制不同,但是它们能够发挥比较优势,更好地满足公众多样化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这使得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合作治理模式成为最好的选择。本文对河北省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现状进行分析,通过对统计数据的收集量化京津冀的供给差距,并分析河北省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治理中的现实困境。在此基础上,针对河北省当前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不高的现实,为更好的缩小同京津两地的差距,提高河北省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质量,本文构造了政府主导的合作治理结构及治理机制,并且为治理结构及机制的正常运转构造了保障措施,为提高河北省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提供对策与建议。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有:(1)首先以合作治理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为基础,针对河北省当前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现实,构建了政府主导的合作治理结构。(2)构建了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治理主体之间的治理机制,包括:信任机制、适用性评估机制、激励机制、绩效评估机制、三方供给的秩序和标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