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过程的飞跃,工业现代化的迅猛崛起,我国对空气环境所造成的污染也日趋严重,特别是在人口相对密集、经济水平高度发达的省市。汽车保有量增多造成的交通堵塞及发展经济而日益增多的建筑群都不利于空气污染物的扩散,同时工业废气排放量和能源消耗量的不断增加也逐渐成为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绝大部分城市均以空气污染指数的实况数据向公众播报空气质量状况。本文主要应用探索性空间统计以及地理加权回归的方法对我国区域间空气污染的联动性进行分析,然后从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方面对我国空气污染进行具体研究,根据结论提出针对性意见。首先通过收集我国几种空气主要污染物浓度数据,对空气污染指数进行测算,通过对比我国七大地区空气污染物浓度、我国四季空气污染指数分布情况等,对我国空气污染的时空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种主要空气污染物对每个地区影响程度均不同,但可吸入颗粒物作为空气中的最主要污染物,对空气污染指数的上升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空气污染指数也因为四季变化呈现出冬春秋夏逐渐降低的趋势。其次利用探索性空间分析法对我国空气污染的空间依赖程度和空间差异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省市之间存在较强的空间集聚性,空间差异较小。省市之间也存在正的相关性,会产生一种联动效应,这就需要我国加强对跨区域合作机制的完善。然后是通过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两方面对我国省域空气污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客观方面主要考虑到气候条件、沙尘天气等自然环境对空气污染的影响,主观方面主要考虑到人均GDP、汽车保有量、能源消费、环境治理投资等指标,结合客观、主观因素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空气污染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沙尘天气会使受沙尘影响的省市的空气污染指数上升,但期间的大风又会使省市的空气质量得到改善;在气候条件方面,气温、湿度以及降水三个指标与空气污染指数呈现负相关;在主观因素方面人均GDP是对空气污染影响敏感程度最大的,其次是能源消耗量、汽车保有量。最后通过完善我国跨区域空气污染协作机制、优化我国空气污染影响机制、空气污染治理制度创新等方面对各地级市相关政府部门提出改善空气质量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