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骨髓涂片、活检和流式细胞学三种方法,检测恶性淋巴瘤患者是否有骨髓受累进行比较,并与相关临床因素进行关联性分析,为临床检测提供一定的有价值的选择。 方法:收集我科68例恶性淋巴瘤初治患者,观察骨髓涂片、活检和流式细胞学三种方法在淋巴瘤患者骨髓受累的阳性率、相关性,对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血清乳酸脱氢酶、结外部位累及情况、B症状的有无、体能状态评分、外周血常规等相关临床因素,分别与骨髓涂片、活检和流式细胞学进行相关性分析,做出统计推断。 结果:68例恶性淋巴瘤患者进行三种方法检测骨髓受累时,骨髓涂片、活检和流式细胞学阳性病例数分别为:11例、23例和7例,阳性率分别为:16.2%、33.8%和10.3%,骨髓活检阳性率明显高于涂片和流式细胞学,三种方法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不同病理类型中,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涂片、活检和流式细胞学阳性病例分别为9例、19例和7例,阳性率分别为18.8%、39.6%和14.6%,骨髓活检阳性率高于涂片和流式细胞学,三种方法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霍奇金淋巴瘤检测时,骨髓流式细胞学未发现阳性病例,骨髓涂片和活检阳性病例分别为2例和4例,阳性率分别为10%和20%,但二种检测方法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在不同细胞来源时,骨髓活检阳性率均高于涂片和流式细胞学,B淋巴细胞来源时,阳性率分别为31.4%、15.7%和9.8%,T淋巴细胞来源时,阳性率分别为41.2%、15%和11.8%。三种检测方法阳性率,B淋巴细胞来源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T淋巴细胞来源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骨髓涂片、活检和流式细胞学三种检测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时,骨髓涂片和骨髓活检二者存在相关性,与流式细胞学没有相关性关系。在进行与相关临床因素分析时,骨髓活检与乳酸脱氢酶、结外部位累及、中性粒细胞、临床分期回归检验有统计学意义;骨髓涂片和流式细胞学分别与结外部位累及、中性粒细胞回归检验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检测恶性淋巴瘤是否有骨髓受累,骨髓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是基础方法,骨髓活检阳性率较高,仍显示明显的优势,但需与骨髓涂片互为补充。骨髓流式细胞学检测,仅在高度侵袭性和分期较晚的惰性淋巴瘤中有一定的检测优势。对三种检测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时,骨髓活检和骨髓涂片二者存在相关性,与流式细胞学没有相关性关系。三种检测方法与相关临床因素分析时,骨髓活检阳性与乳酸脱氢酶增高、有结外部位累及、中性粒细胞减低、临床分期较晚a有相关性;骨髓涂片和流式细胞学阳性分别与有结外部位累及、中性粒细胞减低有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