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文化街区是在城市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的建筑和人文风貌,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代表着地方纹理的意涵,是城市的宝贵财富。
由于城市现代化进程加快,广泛地存在于城市中的历史文化街区迫切地需要加以保护和更新。在当前复杂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却常因参与者对“历史街区更新与再生”的对象的认知不同,而形成不少争议,并造成实务推动上的困难。历史街区的文化保护现状普遍令人担忧:“脱胎换骨”式的旧区改造,商业性开发破坏的文物建筑,假古董和静态孤立的保护措施。这主要是重经济而轻文化、地产价格因素促使的历史建筑亟欲改建以及居民普遍缺乏保存意识等社会、经济等因素造成的。
所以,本文的研究重点可归结为:如何更好地保护城市历史街区空间,尤其是历史城市的传统街区风貌,使空间中的历史记忆得以留存;如何更好的活化历史空间,更新历史环境;如何更好的对历史空间进行有效的再利用,使街区的产业经济再生。
本研究通过对春满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再生的策略进行探讨,通过建筑学与城市规划等相关学科的综合运用,总结建筑及街区的内部的实体保护方法及街区历史记忆信息保存策略,从而对街区历史信息进行追寻;在街区受到合理保护的基础上探讨街区的空间活化、环境更新策略:将具有特殊时空延续意义的活的历史建筑以历史文化传承与现代机能兼顾的方式重新进行界定,从而确定其对城市发展及地区居民日常生活需求上的角色与功能;列举及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广泛使用的空间再利用及产业再生策略,即商业开发及旅游文化开发,通过引入适当的经济性活动或文化观光活动实现历史街区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以总结的理论经验、策略应用于选例中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实践,同时实践也作为理论总结的检验。经过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尝试探索出普适性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基础理论及适应性的可持续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