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我国“三农”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较高要求,并且在精神层面上有更高期盼。在此背景下,农民幸福感的探究与提升也成为了促进乡村振兴的主要内容。而我国又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地区幸福感的提升对我国民族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也是促进民族地区共享乡村振兴下经济社会发展繁荣成果的关键。本文以湖北省恩施市太阳河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我国“三农”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较高要求,并且在精神层面上有更高期盼。在此背景下,农民幸福感的探究与提升也成为了促进乡村振兴的主要内容。而我国又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地区幸福感的提升对我国民族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也是促进民族地区共享乡村振兴下经济社会发展繁荣成果的关键。本文以湖北省恩施市太阳河乡茅湖淌村为例,分析了新时代“三农”问题的发展现状,并探究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意义,同时引出了农民幸福感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性。通过介绍本村的社会经济状况,与问卷调查得到的人口学指标与村民满意度的统计结果,得到了本村村民幸福感的满意度基本现状,并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幸福感的调研现状,从农民自身对幸福感认知、乡村治理、经济条件、传统价值、精神生活和公共服务等诸多角度进行了全方位的论证与分析,得出了影响农民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同时针对上述影响因素,探究了提升湖北民族地区农民幸福感的路径可行性方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践提供了支撑,同时对民族团结发展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针对湖北民族地区的历史背景和生活习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必须要有与其相适应的方案。尤其是在满足湖北民族地区农民幸福感诉求时,必须结合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理论和习近平总书记的奋斗幸福观,从国家、社会、个人等多角度出发研究影响湖北民族地区农民幸福感的因素,从而提出实现乡村战略下提升湖北民族地区农民幸福感的相关路径。
其他文献
国家形象是国家软实力的视觉再现,视觉修辞对国家形象的塑造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选取1950-2016年《人民画报》(中文版)800多期封面图片作为研究文本,从视觉修辞理论视野考察不同时期画报封面图片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问题,主要观照了视觉修辞呈现的中国形象是什么、是基于何种语境、使用了哪些策略,产生了什么样的效果以及新时代画报图片生产对塑造国家形象具有怎样的指导意义。本文第一部分展现了
雷思霈是明代宜昌籍的公安派文人,官至翰林院检讨。文学上与公安三袁相唱和,主张诗歌要抒人性情,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主张。本文主要从雷思霈的诗集着手,探讨雷思霈的生平、交游、诗歌思想与诗歌特征,并分析这四者之间存在的关系,以期能够对雷思霈其人其诗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和把握,进而阐述其在明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与贡献。具体如下:绪论部分主要针对雷思霈的研究价值和意义、雷思霈的研究现状展开。从研究价值上来看,研究雷思
“满堂音”是鹤峰县五里乡极具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它是在漫长的流传中逐步从皮影戏中脱离出来的一项民间说唱,2007年被列为湖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满堂音剧团这个民间艺术团体展现了鄂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乡音乡韵,对“满堂音”戏曲的传承和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该剧团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也面临一些困境。本文运用文献法、深度访谈法和参与观察法等方法,通过对鹤峰五里乡满堂音剧团的深入调查,分析探讨民间剧团在当
高等教育教学形态的发展有其内外逻辑,“双线融合教学”新形态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未来趋势。当下,高等教育存在学校教学管理惯性沿袭、师生教学适应消极被动、课程资源供给结构失衡、信息技术条件支撑羸弱等问题,制约着高等教育“双线融合教学”新形态的形成。高等教育“双线融合教学”的理想图景在于教学时空弹性灵活,教学主体良性互动,教学内容整体融通。推进高校教学管理改革,培养师生双线教学适应能力,整合优化课程资源体系
谣言就如同病毒一般,不知何时会出现,也不确定何时会消亡。随着媒介的发展谣言也在不停的变换自身的寄生形态。新冠疫情期间,社交媒体不仅能及时传播最新疫情信息,也能成为谣言传播的主要平台。本文试图回答在新冠疫情时期网络谣言内容特点有哪些?传谣者的动机是什么?有哪些因素会对谣言传播产生影响?进而基于当下疫情发展趋势,对谣言内容进行梳理,进一步预判传播因子的预判,并给出对应性的建议。全文共分为五章。绪论阐述
《晋绥日报》发起的反“客里空”运动是中国新闻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也是一个不断被不同话语“阐释”的历史事件,反“客里空”运动毫无疑问与新闻真实联系紧密。作为最早在行业内部开展自我反思和维护新闻真实的《晋绥日报》,其建构新闻真实话语的建构方式、建构意义等至今依然值得媒体借鉴。本文以费尔克拉夫所提出的话语分析理论的三个向度为理论依据,采用文献研究、内容分析、个案研究等不同方法,对《晋绥日报》新闻
红色旅游作为我国特有的旅游形式,因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传播、经济发展等功能而受到国家的重视和大力支持。首先,作为政治工程,红色旅游涵盖着党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等内容,有利于增进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其次,作为文化工程,红色旅游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承载着无数革命历史文化资源和革命精神,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国古代道德思想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重要实际意义。再次,作为惠民工
健康问题关系国计民生。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社会公众对健康问题的关注和重视程度也日益提升,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健康问题成为普遍关注的焦点。本研究基于民族农村地区M镇的健康传播情况展开调查研究,深入农村地区对健康传播状况进行实地调查。本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方法,通过随机发放问卷,向300名村民进行问卷调查,共收回280份有效问卷,对20名村民进行了一对一的深入访谈,全面了解M镇的健康传播状况与存在的问题
都柳江流域上游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散居的特点,这里世代居住着苗族、水族、瑶族、布依族等众多少数民族。防染工艺作为中华传统手工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就有不少诗篇描写当时人们染布的情景,赞颂染织品的精美。水族、苗族(白领苗)以及瑶族(白裤瑶)在承续中华传统防染工艺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都柳江流域上游的自然资源,结合本民族的生活智慧创造了具有各自民族特征的防染工艺。习近平同志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