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克斯诗歌批评理论与批评实践的关系研究——以《精致的瓮—诗歌结构研究》为例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liu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批评”作为二十世纪西方文论的重要一隅,有颇具影响力的建树。克林斯·布鲁克斯是“新批评”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是一位精湛的读者,一篇篇批评文章成为细读法的典范;令人叹服的微观批评成其为敏锐的文学批评家。他构建“反讽”、“悖论”、“隐喻”等术语,对诗歌共同结构进行了大胆的猜想和探索。这种猜想和探索集中体现在他于1947年发表的《精致的瓮——诗歌结构研究》一书中。该书代表了他诗歌批评的新高度,是对他之前批评实践的总结,也是对其批评理论的整体升华,具有深入研读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以《精致的瓮》为立足点,梳理布鲁克斯的诗歌批评理论,探讨布鲁克斯诗歌批评理论与批评实践的特殊关系,指出布鲁克斯诗歌批评的不足。  绪论:梳理了学界对布鲁克斯诗歌批评理论、诗歌批评实践,以及它们两者之间的关系的研究现状。指出学界对布鲁克斯“诗歌批评理论与批评实践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的探讨,还有许多空白需要填补。  第一章:全面阐述《精致的瓮》一书呈现的布鲁克斯的诗歌批评理论:诗歌是一个有机整体,诗歌的结构是一种“戏剧化结构”。诗歌的语言是悖论的语言、隐喻的语言。诗歌的批评原则是绝对主义原则和反讽结构原则。  第二章:以《精致的瓮》为例,探讨布鲁克斯的诗歌批评理论与批评实践的特殊关系。探讨布鲁克斯诗歌批评理论与批评实践之间的冲突与调和。分析《精致的瓮》的结构特点,指出布鲁克斯的诗歌批评理论与批评实践之间呈现出的一体化特点。然后分析布鲁克斯诗歌批评理论与批评实践一体化的“转化与生成”机制。分析布鲁克斯诗歌批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对文学理论发展趋势的启示意义。这种启示意义从两个角度阐述:文学批评向一门独立的学科发展;在文学研究中“理论的批评化”和“批评的理论化”的互动,有利于建构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文学理论。  第三章:从《精致的瓮》的归纳法谈布鲁克斯诗歌批评的不足。首先分析《精致的瓮》一书所用的归纳法,分析显示布鲁克斯在批评实践中有这样的嫌疑:预设有一套术语,然后进行演绎。这违背了他想从特殊多样性中归纳概括普遍共性的初衷。然后,将布鲁克斯批评理论建构的方法和弗莱《批评的解剖》的批评理论建构的方法进行对比,从而说明布鲁克斯诗歌批评理论建构的不足。
其他文献
味觉是自然界最常见的一种现象,是人体最基本的感觉之一,对味觉的认识和研究在生物学、生理学、心理学和医学等方面都取得了较为深入的成果,但在语言学领域中,标记味觉概念的味觉
《论语》是我国儒家的傅统经典,南宋的大儒朱熹将《论语》、《孟子》和《礼记》中的两篇文章《大学》、《中庸》,放在一起,称之爲《四书》,并注解这四本书,是爲《四害章句集
学位
思乡,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情感,也是文学中经久不衰的主题之一。本文即以此为题。试图通过对唐代思乡诗的文本分析,探讨唐代思乡诗的创作及其所体现的文士心态。本文有以下三个
目前,网络多媒体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其实际应用已经非常普遍,但人们对于网络多媒体的理解大多是不深刻的,网络多媒体的产生和作用机制,它的进一步发展对传统艺术和传媒会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