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学会学习关键性的一步,是学生要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高二阶段,物理学习内容和难度均有所增加,大量的书面练习成为学生学习物理的主要方式之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难免会有错题的产生,对于不同类别学生来说,出现错误的原因往往不同。那么,学生如何更好的利用错题来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在查漏补缺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知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学会学习关键性的一步,是学生要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高二阶段,物理学习内容和难度均有所增加,大量的书面练习成为学生学习物理的主要方式之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难免会有错题的产生,对于不同类别学生来说,出现错误的原因往往不同。那么,学生如何更好的利用错题来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在查漏补缺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学生物理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变得尤为重要。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实习学校高二学生物理错题管理情况进行研究。问卷分别从错题管理观念、态度、行为、策略和影响因素5个维度展开调查,了解全体学生和不同类别学生的错题管理现状。在此基础上制定师生访谈提纲,对教师和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访谈,并结合学生两次月考物理试卷错因分析发现:学生能够意识到错题的价值和错题管理的意义,但对于不同类别学生来说,在错题管理的积极性、行为和策略以及错误原因方面均存在差异。结合学生错题管理现状、错因分析情况以及教师对学生错题管理的态度和做法,对学生错题管理在实施原则、学生错题管理的步骤、不同类别学生错题管理框架的设计以及教师如何指导学生错题管理4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应用策略。错题管理应以层次性、主体性、多元性、典型性、动态性和长期性为原则,并指导学生通过错题收集与整理、错因分析、错题订正、错题再学习和反思的过程进行错题管理。对于不同类别的学生,错题管理应更具针对性,A类学生通过尝试多种解题方法来促进其解题思维的发展,以及通过典例的训练和归纳来提升自身的变通能力。B类学生通过对知识点的巩固来强化基础知识,进而对解题方法与技巧进行总结,并通过变式训练来提升其应变能力。C类学生注重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同时关注C类学生的心理变化,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变式训练。教师从强调错题管理的重要性和规范性、指导错题管理过程、定期督导和反馈、增强班级错题管理氛围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通过对两个平行班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实践研究,并结合学生访谈情况得出以下结论。(1)不同类别学生在两次考试中物理平均分均高于对照班。其中,A类学生保持进步,B类学生和C类学生平均分的差值呈递增的趋势。(2)A类学生、B类学生和C类学生对物理错题的重视程度和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均得到了提高。其中部分A类学生和B类学生能够在错题管理框架模板的基础上融合自己的想法和习惯,形成适合自己的错题管理框架。部分C类学生表示在自身基础知识提升之后会进行适当的调整。所以所提出的策略对学生的学习均起促进作用。
其他文献
2017年新修订的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对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中提到“学生应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发展科学思维,崇尚并形成科学思维的习惯,能够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方法探讨生命现象及规律,审视或论证生物学社会议题。”思维导图就是利用图表和文字的结合来归纳与概括知识,并通过知识之间的联系来解释生物问题。本研究通过对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
2016年,教育部、原国家旅游局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省研学旅行的意见》明确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这促进研学旅行与学校教学内容相结合,开始成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新型课程。为了丰富中小学研学课程资源的理论研究,挖掘贵州省高价值的地理研学素材,论述地方性地理研学课程资源开发的一般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和实地考察法四种研究方法,对贵州省平塘县地理研
区域认知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地理核心素养构成的三个层次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区域认知不仅是学生分析地理要素发展变化过程和规律的重要方法,同时也是理解人地协调系统的重要思想。因此,把握区域认知素养构成要素及内涵并探索其评价与培养路径成为了一线教师面临的新任务。SOLO分类理论作为一种质性评价分析工具及思想,在区域认知素养评价与培养中的应用具有其潜在的优势。因此,将SOLO分类理论融
2014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简称为《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提升综合育人水平,更好地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正式颁布,课程目标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这是落实《意见》的有效途径。而地图作为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表征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不仅是教师教
力学从提出到被人们熟知,经历了漫长的过程。高中物理课堂中的力学,包含了许多物理学科的重要思想,学好力学能够为电磁学及其它部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物理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物理课程重视以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传统的评价方法更注重评价的量化,忽略了过程,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判。基于SOLO分类评价理论,对高中物理(人教版)力学部分认知情况建立了一系列评价标准,并编制了测试试卷。测试题目包括六个部分
近年来在我国时常会发生与化学有关的风险事件,使公众对化学的价值产生了不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公众的化学风险认知水平亟待提高。在面对科学风险时,如何提高化学风险认知与决策的能力受到越来越多教育研究者的关注。因此,笔者重点探讨了培养高中生化学风险认知与决策能力的教学策略和有效的评估工具。笔者首先对国内、外研究现状作出详细的整理与综述,主要包括对风险认知的定义和评价方式、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化学风险认知与
2014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构想,2017年颁布了《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正式提出了“物理核心素养”的概念。明确要求发展学生的本质特征、关键能力和正确价值观,即培养高中生的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感等四个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本文是基于物理核心素养下对2014-2019年全国新课标Ⅰ卷的高考物理试题的分
中考作为国内一项不可或缺的考试制度,影响着学生初中阶段的全面发展。然而,传统物理考试内容更倾向于对知识的记忆,而弱化其他能力的考查,导致评价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陷入窘境。本研究以2015年至2019年遵义市中考物理试题为样本,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来分析基于PISA测评框架下的情境、知识、能力、态度等四个维度的物理测评的倾向。一方面经过对比,强化对科学素养的构成、评价的基本认识;另一方面,根据遵义市中考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能否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将直接影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以及地理教学的效果。以影响学生学习动机四要素:注意(Attention)、相关性(Relevance)、自信(Confidence)和满意度(Satisfaction)为基础的ARCS动机模型理论为提升学生学习动机,指导教学设计,提高地理教学水平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指出,提升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对促进教育公平,提升国民素质意义影响深远。就惠水县情况而言,相对于县城学校来说,惠水县农村地区学校,教学资源相对短缺,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均衡发展。因此,研究如何提高学校物理实验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物理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理论、实践意义。研究过程中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