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我效能感在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过程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何提升中学生学习效能感便成为当前教育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国外对Bandura所提出的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四种信息源的研究产生了结果不一的多项研究,在我国,尚无对学生学习效能感信息源结构进行深入探讨的研究。因此,在研究的第一部分,以社会认知理论所揭示的直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说服、情绪生理体验对学习效能感的影响机制为基础,编制了适用于我国中学生的学习效能感信息源量表。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因素分析,经过对初始题目的筛选,共抽取出十个因素;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证明学习效能感信息源的结构由五个维度,九个因素构成。直接经验,包括成功经验、失败经验、认知加工后的失败经验;来自同伴的替代性经验;来自成人的替代性经验,包括对成人学习结果的观察、对成人学习过程的观察;言语说服,包括鼓励性言语说服、批评性言语说服;情绪生理体验,包括正性情绪唤醒、负性情绪唤醒,模型拟合度良好。量表的信度系数为0.912,效度的各项指标也均达到统计学的要求,证明本次研究所编制的问卷是可信且有效的。在研究的第二部分,本文将学习效能感信息源与学生的学习效能感水平相结合,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探究了我国中学生在构建学习效能感时的规律,发现以往的成功经验和负性情绪唤醒成为对我国中学生学习效能感影响最大的信息源,且不同类型的学生会筛选不同的信息源去构建他们的学习效能感等研究。根据所得到的研究结果,文章的讨论部分针对学习效能感信息源发挥作用的特点,为家长和教师在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能感时提供了有理论指导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