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国家的发展战略,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良机。因此,京津冀区域如何协同创新、协同发展,整合优势资源,使三地形成互补,实现共赢对于京津冀区域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然而京津冀区域创新能力差距大,技术转移、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还存在很多困难,如何破除京津冀协同创新过程中的诸多障碍,如何建立协同创新共同体,形成北京、天津、河北三方合力协同发展的新高地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重点。本文首先建立京津冀区域的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并据此对三地创新资源的分布现状、创新能力进行深入比较与分析,紧接着本文假设创新活动生产函数可以近似地表示为Cobb-Douglas生产函数,建立三地的创新生产函数模型,分析目前影响京津冀三地创新成果的因素,发现目前京津冀协同创新不足,成效不大。然后重点论述如何建立更适合北京、天津、河北发展的,更有效的协同创新运行机制。三地应该建立协同创新运行平台,基于这个平台整合政府、企业、高校、研究院所、金融机构、中介、用户等主体的资源,破除以往封闭僵化的协同模式,改变单一的合作状态,构建以企业、大学、研究机构为主,政府、金融机构、中介组织、用户为辅的开放式协同创新模式,并逐步形成京津冀区域内的创新创业全生态系统。建设新型创新平台、创新载体,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本链,围绕资本链助力产业链。最后结合实际,就目前如何促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提出对策建议。一是加快京津冀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二是共同搭建科研创新载体;三是共同建设京津冀区域性技术交易市场;四是三地联合实施一批重大项目;五是共同设立成果转化基金;六是制定支持协同创新的各项政策;七是做好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实现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