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石墨烯(Gr-Graphene)作为21世纪人类发现的性能最优异的新型材料之一,具有高强度、高弹性模量以及良好的导热和导电性能,有着“新材料之王”的美誉。过往的研究者曾将石墨烯作为增强相添加到金属、聚合物、无机化合物中,以此来探究石墨烯的优异性能是否在形成复合材料之后会得到继承,最后得到的试验结果都是肯定的-石墨烯可以作为一种性能优异的增强相来改变复合材料的各方面性能。过共晶Al-Si合金和普通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墨烯(Gr-Graphene)作为21世纪人类发现的性能最优异的新型材料之一,具有高强度、高弹性模量以及良好的导热和导电性能,有着“新材料之王”的美誉。过往的研究者曾将石墨烯作为增强相添加到金属、聚合物、无机化合物中,以此来探究石墨烯的优异性能是否在形成复合材料之后会得到继承,最后得到的试验结果都是肯定的-石墨烯可以作为一种性能优异的增强相来改变复合材料的各方面性能。过共晶Al-Si合金和普通钢铁材料相比,具有密度小、热膨胀系数低、比强度高等特点,在生产生活中是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常用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电子封装等领域。但由于过共晶Al-Si合金中的Si含量远超共晶点Si含量,所以Al-Si材料的性能会受到合金中Si颗粒的尺寸及形态影响。为了获得性能优异的Al-Si材料,本课题将不同含量的Gr添加到Al-18Si-3Cu-Mg合金粉末中,制备石墨烯增强铝硅基多元复合材料,并研究石墨烯的添加对Gr/Al-18Si-3CuMg多元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使用粉末冶金法来制备Gr/Al-Si复合材料,通过添加不同质量百分数的石墨烯获得了四组不同成分的Gr/Al-Si复合材料试样,对试样进行复合材料密度测量、硬度测量、拉伸性能测量、导热性能测量以及摩擦磨损性能的测量,对比不同石墨烯添加量对Gr/Al-Si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机制;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等试验设备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形貌以及内部成分构成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石墨烯与Al基体界面结合良好,具有细化Si颗粒效果,Si颗粒弥散分布,Gr/Al-18Si-3Cu-Mg多元复合材料的硬度得到了提高,Gr/Al-Si复合材料的硬度值随着石墨烯质量百分数的逐渐增大(0%、0.3%、0.5、0.7%)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抗磨性能也得到了提高。在MDW-02往复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设定试验力20N,试验行程20mm,试验时间10min,试验频率2HZ,对Gr/Al-Si复合材料进行摩擦磨损试验,得到了摩擦系数随时间变化的摩擦磨损曲线。观察摩擦磨损曲线以及复合材料硬度值,发现石墨烯添加量分别为0%、0.3%、0.5%、0.7%时,复合材料的硬度值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石墨烯含量为0.5%时,硬度值最高摩擦系数最小,分别为84.8HB和0.48,摩擦系数比未添加石墨烯时降低了28%。同时使用分形理论对磨痕形貌分析,通过Matlab软件编写程序,得到磨痕的分形维数。从分形维数的大小可以看出,当石墨烯添加量为0.5%时,分形维数最小,Gr/Al-Si复合材料耐磨性最好。对磨痕的形貌进行观察,分别使用了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从SEM图像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三维图像上观察发现,当石墨烯含量为0.5%时,试样的磨损程度最小。所以当复合材料中石墨烯的含量为0.5%时,试样的硬度最高为84.8HB,比未添加石墨烯试样硬度高12.2%;石墨烯含量为0.5%时,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最小,为0.48。
其他文献
为了能够适应企业在细线拉拔生产过程中对其外径的检测需求,基于国内外对激光外径测量仪的研究动态和工业测量指标,针对直径在0.1mm~15mm尺寸范围内的拉拔细线,研制一种高精度、非接触式、非扫描式的激光外径测量仪。论文对激光外径测量仪的原理进行详细论述,采用激光三角测量方法和线阵CCD应用技术,提出了细线拉拔激光外径测量仪的总体设计方案,其主要由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组成。该测量系统以ARM为主控核心。
由于镁合金材料具有特殊的物理性能,以及镁资源丰富,因此,镁合金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其中,镁合金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研究是目前镁合金应用的重要研究方向。本课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和实验方法研究了AZ31镁合金的热变形行为以及筋条式镁合金整体壁板压弯成型工艺的变形规律,分析了变形过程中的微观组织演变规律,获得以下研究成果:(1)根据材料应力—应变曲线,依据双曲正弦模型(Arrhen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由于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军工等领域,在其表面沉积高温抗氧化涂层可进一步提高它的高温抗氧化性能。本文采用电火花沉积技术在二代镍基单晶高温合金DD6表面分别制备了AlCoCrFeNi高熵合金涂层和与基体成分相同的DD6微晶涂层,将试样放进高温马弗炉进行1100℃恒温氧化试验,利用SEM、EDS和XRD检测手段分析涂层的微观组织形貌、元素成分及相组成,研究了DD6
石墨烯(Gr)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新材料,其具有高比强度、高弹性模量,是已知发现材料中导电率、导热率最高的材料之一,被认为是一种未来革命性的材料,在很多领域获得应用。尤其是作为新型的增强相在复合材料制造领域被大量推广使用。本文将石墨烯作为增强相,使其与Al-Si合计粉末和少量的Cu、Mg粉末充分混合,制备石墨烯增强多元金属基新型复合材料——石墨烯/铝硅(Gr/Al-18Si-4Cu-Mg)复合材料。由
钛合金由于具有高强度、耐腐蚀性强和高耐热性等特点广泛的应用于航空航天和医疗化工等诸多领域,同样材料本身的高硬度使其在加工过程中变得困难。在进行切削加工中,钛合金本身的低传热性会产生大量的切削热导致在切削表面形成氧化膜从而影响工件本身的材料性能。因此对于钛合金切削表面高温氧化膜的形成机理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以纯钛TA2和TC4钛合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车削过后的切削表面的检测和观察,运用第一性原理
结构化表面具有良好的减粘减阻特性,能够有效减少流体拖曳阻力和接触界面摩擦阻力,改善零部件的接触性能。在面对难加工材料或者大批量生产的情况时,现有的结构化表面制造方法常常会出现高成本、低效率、难操作等问题,磨削加工能够弥补这些不足,可以实现难加工材料的加工和高效、大批量生产。因此,研究结构化表面的磨削加工对结构化表面的制造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实现用于磨削结构化凸包表面的结构化砂轮的设计与制造,研究结构
随着中国工业体系完整建设和世界工业4.0高科技战略计划的提出,数控加工技术的研究被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数控加工中心是数控加工技术的代表基础设备之一,广泛应用在汽车、航空、船舶、军工、电力设备、液压设备等机械加工领域,是所有加工机床中产量最多,应用最广的设备。后置处理技术则是数控加工中心完成高品质加工的关键,其主要功能是将前置处理过程中生成的刀位文件中的刀位信息转换为机床数控系统可以识别的数控程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以及工业生产的需要,深微孔在航空航天、武器、医疗器械和汽车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是针对带热障涂层气膜冷却孔深微孔的加工,常用的电解加工无法加工非导电陶瓷材料,激光加工微孔存在再铸层和微裂纹,以及加工高质量深微孔对激光器设备要求过高等问题;开展激光电解组合加工技术对带热障涂层镍基合金深微孔加工的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提出了一种激光电解组合加工带热障涂层材料深微
当前金属矿石的加工过程主要依靠机械应力破碎,通过对矿石进行冲击、刮削、剪切以及研磨以此来实现金属矿石的解离。然而,机械破碎过程普遍存在粉尘大、噪音污染严重、能耗高以及机械钻具耐磨性差等缺点。因此,亟需一种新型矿石破碎方法来弥补机械破碎方法所带来的不足,即高电压脉冲预处理破碎方法。该方法首先对目标矿物进行高电压脉冲预处理,然后再采用机械应力破碎法进行破碎。其原理是通过输入高电压脉冲作用于矿石表面,由
70年代NASA的兰利中心发现,流体流过具有筋条结构的表面时表面阻力比光滑表面低8-10%。因此为了将微结构应用于零件表面,国内外学者们采用了各种方法制造微结构表面,例如:激光、压印、化学蚀刻、微铣加工、3D打印、电火花线切割等等,然而以上加工方法在面对大批量生产和难加工材料零件制造时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同时磨削因为具有高精度与高效率且超硬磨料能够加工各种难加工材料的优点而备受关注。磨削微结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