漓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来源 :桂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rong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务院和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桂林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桂林旅游业的发展已经开始逐步迈向国际化。为了保护漓江生态环境,当地政府和居民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由于受各种自然和非自然因素的影响,给漓江流域沿岸的居民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长期如此,会打击流域内居民对漓江生态环境保护的信心,不利于漓江流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为了漓江流域生态的长期保护,有必要对因保护环境而造成经济损失的相关政府、企业和个人给予相应的补偿。如何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漓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平衡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工作。漓江的生态环境保护不能光靠政府等相关管理部门,还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通过完善相关的管理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调动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建立广泛参与的漓江生态环境保护机制。  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和深入实地调研,在基于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生态补偿经验,结合漓江流域实际情况,提出流域生态补偿对象,基于生态服务价值核算生态补偿标准,得出漓江流域生态补偿标准依据。为漓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制定和政府决策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支持,对漓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第一,分析生态补偿的有关理论。探讨生态补偿的概念,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外部性理论、公共物品理论和生态资本理论为基础,研究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资源消费的外部性、生态资源环境的公共物品属性等。  第二,在分析漓江流域的自然地理状况和社会经济状况的基础上,结合流域生态补偿的现状,提出漓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存在补偿主体不明确、补偿标准偏低、补偿资金缺乏以及补偿方式单一等诸多问题。  第三,提出如何构漓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主要分析流域的生态补偿方式并基于机会成本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计算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提出完善流域生态补偿组织协调机制,完善流域生态补偿资金运作机制,完善流域生态补偿制度保障机制,增强利益相关者对生态补偿的认识与参与,从而保证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
其他文献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道德教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德育传统。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道德教育体系必须继承和发展优秀德育传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干之一,道家
试验研究表明 ,以 15 %功率比的微波处理携带大麦条纹花叶病毒 (BSMV)的小麦种子 ,能明显提高小麦对BSMV的抗性而增产 ,其诱导机制是提高小麦植株不同部位木质素含量 ,同时提
期刊
该文从产权制度的功能入手,阐明了制度是创新持续的动力,并运用充分的案例及数据分析证明了知识产权制度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认为知识产权溶入现代企业的基本标志是知识产
佛教文化博大精深,贯穿于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它留下的一大批珍贵文化遗产,不仅记录了佛教发展历程,体现了佛家文化思想,更是传承佛教精髓,使其进一步发扬光大的载
以常规水管稻为对照,研究了水稻在覆膜旱作生态条件下的稻米品质.结果表明:与常规水管相比较,糙米率、粒长、长宽比、透明度、直链淀粉含量几乎没有变化;精米率、垩白度、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