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知识分子的主体性回归 ——以微信公众号“杜课”为例

来源 :四川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jiac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隶属于腾讯公司的微信公众号上线,将自媒体的发展历程推向高潮。一时间各个主体争先恐后抢占微信公众号这一表达言论的场地,各种文章、各种观点百花齐放,当然言论的质量也是参差不齐。待到言论狂欢的热度散去之后,人们想要的不再是点到即止的内容,而是一些具有深度剖析和启人深思的文章,这时知识分子便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和价值。各个时期,知识分子有着不同的社会形象和地位。媒介技术和媒介形式的变迁所带来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社会、生活、文化等方面,也会促发媒介环境下话语权力结构的重新布局,在回应这些变化的过程中,知识分子的地位便将随之变化。面临的问题接踵而至,知识分子的媒介生存策略将如何调整?知识分子将如何实现自我身份与公共价值的重新构建?2016年11月5日,现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杜骏飞开创“杜课”微信公众号,在上面发布几百篇文章,本文将以新媒介环境为限定场景,以知识分子这一社会群体为主体,以“杜课”微信公众号为主要研究对象,选取其公众号创办之初至该论文写作时公众号内容作为样本分析,并对样本进行内容分析和个案分析。本文从杜骏飞的微信公众号出发去探讨在新媒体环境下知识分子的主体性回归;从内容层面分析“杜课”公众号的文章构成,并分析其选题特色、表达特色、创作理念及内容呈现特色。新媒介的出现会改变话语权力的结构,知识分子也需要改变话语结构,适应新媒体环境,将新媒介为我所用,发挥出知识分子作为意见领袖的作用,主动且很好的承担社会责任,在平权化的新媒体环境下,找回知识分子的主体性地位,随之带来引领大众理性思考、促进社会进步、国家繁荣昌盛等意义。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产能飞速上涨,已远远超过国内市场的产能消化能力。但与此同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这些领域却存在大量的需求。因此,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是化解国内产能过剩,推动双方共赢的必由之路,其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和理论意义。本文首先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为后续写作奠定知识基础;其次对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产能合作的现状及机理进行分析。接着,本文基于近10年相关数据,从市场经济环境、制度环境、基
在引进外资与对外直接投资协同发展趋势与日俱增的时代背景下,2019年中央经济会议提出,重视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两个轮子”联合发力。因此,学术界围绕“两个轮子”间内在关系展开了热烈讨论。然而,目前关于中国国际投资的创新驱动效应研究大多以行业视角为切入点,探索单向国际投资的创新驱动效应。那么,省域视角下“引进来”与“走出去”之间是否存在双向互动关系?若存在,该互动关系对中国区域创新是否存在影响效应?上
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稳步增长的“新常态”下,国有企业也迈向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阶段,但国企高管的自利行为却给国有经济的发展造成了阻碍。为遏制国有企业管理层的私利行为,弥补内部监管机制的缺失,中共中央出台了多项政策、意见对企业高管的行为方式进行规范和引导,以从源头上弱化高管的自利动机。我国的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其独特优势就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国有企业党组织作
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中国与东盟国家就旅游、贸易合作达成多项协议,双边旅游和贸易的深化合作取得重大成果。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东盟国家入境中国的旅游人数也在逐年增加。从数据上来看,东盟入境中国的旅游客流量和国际货物贸易额的增长趋势呈现出了较强的时间同步性和共同发展的情况。如今中国面临出入境旅游逆差的现状,国际游客赤字比例逐年增加,国际旅游市场的外部竞争压力增大,推进入
《不宜生存的地球:全球变暖后的生活》是一部讲述全球变暖以后的生活,由美国记者大卫·华莱士·威尔士(David Wallace Wells)编著。作者将自己多年以来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整合梳理,全书分为三大章。翻译报告的原文选自该书第一章Cascade。在这一章中作者主要从全球变暖的起因、发展、整体危害等几方面阐述,以及全球变暖影响下的未来生活。译者选择该文本,旨在让国内读者意识到全球变暖的的确确发生在
老舍的中篇小说《月牙儿》,以第一人称"我"的口气,从一个女儿的视角,旁观了母亲从良家妇女沦为娼妓,从美丽可爱的妈妈到嗜钱如命的老鸨的过程。同时,从一个女性的视角,讲述了天真无邪的女童到自傲清高的女学生,再到卖弄风情的包养女,最后沦落为卖身为生的娼妓的一生。小说人物关系简单,故事情节简洁,全篇以"月牙儿"的形象为线索,通过对"月牙儿"的描写,反映了主人公的心理变化,透视了主人公人性道德逐渐沦丧的过程
近几年来,中国的经济已经进入了新常态,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显著提升,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努力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普惠共赢。在此基础上,国际产能合作成为了“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我国在与沿线国家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时一贯坚持走绿色发展的道路,然而,仍然存在着一些舆论,指责中国企业在境外开展经济活动时对东道国的环境造成了破坏,甚至认为我国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是将落后的、高污染的产业转移到境外,并提出
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自贸区”)建设是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新探索,在提升对外开放质量的同时,会对我国地区产业结构变化产生深远影响。结合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自贸区的建立会促使高级要素资源向全球化流动,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级转变,最终促进经济体制完善和贸易结构转型。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角度研究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对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效应。首先,本文阐述了自贸区、制造业转型升级概
本翻译实践报告原文选自《清朝与中国传统文化》(The Qing Dynasty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中的第一章“明朝的遗产”(The Ming Dynasty Legacy)。作者为二十一世纪的美国汉学家理查德·史密斯。原著主要介绍了清朝的历史,其中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等各个方面。第一章作为本书开篇,主要介绍了清朝之前的明朝及其经济政治制度、文化发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分别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推出的全球性倡议和对外合作的总体构想,在国际传播场域中必然占据一席之地。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被解读为一种利用新的基础设施项目来加强地区和全球贸易关系的经济发展战略。同时也被解释为中国为了增加其在“一带一路”倡议合作国影响力的一种手段,并对与全球地缘政治竞争尤其是美国产生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