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筒中筒建筑上部结构的原位测试与施工力学分析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I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随着国内外高层建筑越建越高,结构形式也越来越复杂。如何高效、准确地对这些复杂结构体系进行内力分析,已成为我国高层建筑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的结构分析是按照一次加载模式进行的,而施工阶段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形状、材料性质以及所承受的荷载均随时间变化的时变结构。施工阶段结构受力与按传统方法计算的结果有很大的差别。 本文介绍了土木工程施工力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分析了混凝土的依时变形特性及其对施工阶段上部结构受力的影响,并研究了施工阶段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结构的荷载、抗力的时变特性及“刚度迟后”现象。 以超级元理论为基础,本文建立了高层筒中筒结构的简化施工力学计算模型,提出了“超级元-子结构有限元耦合法”。利用Ansys有限元程序对超高层筒中筒结构的施工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结合一超高层建筑上部结构原位测试结果对施工过程中上部结构的受力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外框筒、剪力墙内筒以及内外筒之间均存在明显的“拱效应”,使结构中发生内力重分布。因此笔者建议在实际工程设计中采用合适的有限元软件考虑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的共同作用对超高层建筑结构进行全过程的施工力学分析以作为设计的依据。
其他文献
本文基于新浇混凝土养护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各类工程振动的作用与影响的工程背景,开展了冲击荷载作用下的新浇混凝土损伤特性与强度试验及其初步应用研究。首先,以损伤力学与统计理论为基础,通过新浇混凝土冲击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机理分析,推导出混凝土基于龄期的统计损伤模型;同时,结合静载与冲击动载试验及其结果分析,得出了冲击荷载作用下新浇混凝土强度随龄期的变化规律。最后,还进行了冲击荷载下不同龄期混凝土的质量控制研
随着高层建筑和地下工程的大量涌现,基坑工程越来越多,基坑工程的环境效应问题已成为岩土工程的热点问题之一.该文在总结基坑工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南京地区的地质情况,
该文首先通过经典的动力学方程,建立起考虑轴向力和固端弯矩作用下,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的横向振动方程,计算张拉阶段和加载阶段,不同张拉力和荷载下的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简
张拉整体结构作为一种全新的结构概念从诞生那一天开始就和多学科结了不解之缘。Fuller协同的哲学思想,几何形态的寻找,归类以及工程力学性质分析都为张拉整体这一人类思想的精
碳纤维作为一种新型材料,以其密度小、模量高、强度高、刚度高、无磁性等优良性能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碳纤维预应力筋(CFRP)也以其优良特性应用于土木工程结构中,自从八十年代后
目前,基础隔震结构、“加层减震”(TMD减震)结构正逐步应用于工程实际,由于这两种结构在动力荷载(如地震、风)作用下动力方程中的阻尼矩阵为非经典情形,传统的实模态分析方法(振
作者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主要内容为:1.通过数据和工程实例说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的严重性,并回顾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的发展状况;系统地
钢管混凝土拱梁组合体系桥出现较早,但发展缓慢.近年来随着中国交通基础设施的大量兴建,钢管混凝土拱梁组合体系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保证其设计合理、受力安全,钢管混凝土
砖砌体结构是我国分布非常广泛的一类结构。历次大地震中,砖砌体结构的震害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其震害程度和表现也十分多样化。震害资料显示,即使在同一烈度区,砖砌
体外预应力技术在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发展初期就已经得到应用,目前这种技术在国外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到旧桥加固和新桥建设之中.为了推动这种技术在中国桥梁建设中的应用,该文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