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江西省成年居民代谢综合征(MS)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对三种MS诊断标准进行比较并分析其适用性,为江西省成年居民MS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切实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江西省10个疾病监测点抽取5959名年龄≥18岁常住居民进行询问调查、身体测量、实验室检测。选择国际糖尿病联盟(IDF,2005)、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指南Ⅲ(ATPⅢ,2005)、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2004)三种标准计算江西省成年居民MS及其组分的患病率,并比较三者的真实性和一致性。使用ROC曲线距离探索江西省成年居民腰围(WC)和体质指数(BMI)切点预测MS危险因素的聚集情况。结果:(1)江西省成年居民MS粗患病率(标化患病率)为11.71%(9.95%)。其中男性粗患病率(标化患病率)为13.06%(12.31%),女性为10.78%(8.50%)。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P<0.050)。总体MS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P<0.001)。从婚姻状况分布来看,无论男性、女性还是全人群,分居/离异/丧偶者MS患病率最高,其次是已婚/同居和未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全人群中,不同静态行为时间MS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且以静态行为时间3~5小时/天者MS患病率最高(12.67%)。(2)MS各组分指标超重或肥胖、高血糖、高血压和血脂紊乱的检出率分别为28.28%、22.59%、27.79%和25.57%;不同性别间,男性各组分指标检出率均高于女性(P<0.050);不同地区间,农村人群高血压的检出率高于城市人群(P<0.050)。(3)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5岁、婚姻状况为已婚/同居/分居/离异/丧偶和静态行为时间≥3小时/天是江西省成年居民MS患病的危险因素,女性则为保护因素。(4)根据IDF,ATPⅢ(2005)和CDS标准,MS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19.85%,24.77%和9.95%。IDF和ATPⅢ(2005)标准MS不同组分患病率依次为:高血压>中心性肥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高血糖>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根据CDS标准,各组分患病率依次为:超重或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高血糖。(5)以ATPⅢ(2005)为参照标准,IDF标准诊断MS的灵敏度为79.40%(男性为69.36%,女性为85.94%),特异度为99.98%(男性为100%,女性为99.96%)。CDS标准诊断MS的灵敏度为38.86%(男性为48.48%,女性为33.55%),特异度为98.86%(男性为98.28%,女性为99.30%)。IDF标准的约登指数(0.79)高于CDS标准(0.38)。IDF和ATPⅢ(2005)标准的一致率最高(94.21%),Kappa值为0.85。其次为IDF和CDS标准,一致率为84.51%,Kappa值为0.46。一致率最低为ATPⅢ(2005)和CDS标准(82.04%),Kappa值为0.46。(6)符合ATPⅢ(2005)标准中至少三个条件即为MS危险因素聚集。对于江西省成年(男/女)居民而言,BMI预测MS危险因素聚集最佳切点为24/24kg/m~2,WC为87/80cm。男性采用CDS标准的肥胖指标(BMI≥25kg/m~2)预测MS危险因素聚集效果更好,女性则采用IDF标准的肥胖指标(WC≥90/80cm)更优。在18~59岁男性人群中,BMI预测MS危险因素聚集的能力优于WC;而在60~岁男性和女性全年龄组则表现为WC优于BMI。结论:(1)江西省成年居民MS患病率较高,主要影响因素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和静态行为时间。建议政府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将MS防控关口前移,大力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从而减少MS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死亡。(2)对于江西省成年(男/女)居民而言,BMI预测MS危险因素聚集最佳切点为24/24 kg/m~2,WC为87/80cm,WC在鉴别MS方面优于BMI。不同标准判定肥胖的指标,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组中预测MS危险因素聚集的能力不同。(3)IDF、ATPⅢ(2005)和CDS三种标准适用性不同。我们应根据工作目的、调查点的实际情况、研究对象的特征等选择适宜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