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德一家的精神之旅——论《愤怒的葡萄》的主题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1112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约翰·斯坦贝克被公认为二十世纪美国文坛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其代表作《愤怒的葡萄》充满魅力,意蕴复杂。此书一经出版,便在当时的美国社会和读者中引起巨大反响。然而,学术界对该小说的研究一直存在很多争议,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于小说的结构、主题以及作家斯坦贝克的创作思想。八十年代以来,学者对该著作的研究包含了更为广泛的丰题、方法和视角。董衡巽教授针对斯坦贝克小说的主题和人物塑造方面做了大量研究。   本文是在借鉴前人关于主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来解读斯坦贝克的《愤怒的葡萄》的,旨在考察斯坦贝克的主题创作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社会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小说的主题:乔德一家在固有的精神品质的基础上,在经历西迁过程中的种种磨难后,最终所产生的思想转变与精神升华,即从只关心小家庭利益到关爱所有受压迫人群,把自己看做是社会大家庭的一员。   本文共分为四章:为分析方便起见,有必要介绍解斯坦贝克创作该作品的背景,因而本文第一章将简单介绍《愤怒的葡萄》的故事情节以及当时美国的社会背景,包括经济背景和生态背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在经济危机影响下大量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同时,由于长期遭受干旱和沙尘暴,美国万顷良田化为荒漠,无数农民背井离乡,流离失所。本文第二章论述了文章主角乔德一家固有的优良品质,包括注重家庭团结、艰苦奋斗精神、互助合作精神以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而这些优良品质也正是乔德一家实现思想彻底转变的精神基础。这一章也揭示了斯坦贝克创造该小说的精神目的,即唤醒美国人民对传统优良品质的坚守,从而尽快共同度过社会大萧条的危机。第三章是本文重点,讲述了小说的主题,即乔德一家在经历从梦中天堂到人间低谷之后所产生的思想转变:从狭隘与自私,只关心一个独立小家庭的利益,到关心整个劳动阶层的利益,并把自己作为社会大家庭的一部分。而这种转变集中体现在四个人身上,分别是凯西、汤姆、母亲和妹妹罗撒香。精神升华与思想转变为他们积累物质财富,营造共同的美好生活,走向真正的幸福天堂埋下了伏笔;第四章探讨了《愤怒的葡萄》一文中作者是如何运用象征和讽刺手法来强化小说主题的,本章将具体描述最具象征意义的沙尘、乌龟和葡萄。   对《愤怒的葡萄》的主题进行深入学习与研究,不仪加深了我们对斯坦贝克及其作品的理解,强化了我们对美国社会及传统品质的认识,同时还对我们的人生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论何时,无论何地,不管遭遇多少艰难困苦,不管承受怎样的挫折打击,我们都不应该甘心沦为灾难的祭品,而是应充分发挥知难而进、坚忍不拔、积极乐观的精神,捍卫自己的生存权利。同时,在困境面前,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通过互助合作,关爱他人,才能共同营造未来美好的生活。
其他文献
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是美国文学史上饱受争议的一位作家。他在小说中对罪犯变态心理和行为的赤裸裸的描述招致了同时代评论家们对其道德观念的质疑。作为唯美
学位
对不同英语变体的研究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分支。中国英语,作为一个概念提出是在三十年前,提出者用它来指称一个中国化的独立英语变体。现在国内外的语言研究者对它表现出越来
2004年教育部颁布了《大学英语教学基本要求》(试行),强调大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改革传统的评估模式,提倡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以适应新时期的大学英语
介绍了厌氧-好氧活性污泥法处理电管厂高浓度甲醇废水的动态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处理高浓度甲醇废水,可以克服甲醇废水厌氧处理容易酸化的问题,运行稳定,抗负荷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