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碳氮循环重要的一部分以及对全球变暖的贡献,土壤呼吸和N20排放的研究近些年逐渐受到重视。土壤呼吸和N2O放都是生物过程尤其是微生物过程占主导作用,不同土壤其微生物种类及基质的差异将导致土壤呼吸和N20排放的不同。本研究采集了江苏省13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分析了其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特征差异,在维持土壤温度25℃、土壤水分0.30g·g-1定的条件下,进一步通过室内培养实验,同步测定了不同土壤内源和外加氮源(NH4N03)条件下的土壤呼吸和N20排放速率。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的生化特征不同,土壤呼吸和N20排放也不相同。一般果园细菌数量最多,草地放线菌数量最多,竹林真菌数量最多,而竹林细菌放线菌数量最少,果园真菌最少;微生物碳氮含量一般果园>林地>农田。土壤有机碳与全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微生物碳(MC)与微生物氮(MN)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细菌数量与微生物碳氮呈显著正相关(P<O.05),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则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无论是否添加氮源,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土壤呼吸主要取决于土壤细菌数量和pH值。未添加氮源条件下,N20排放主要取决于土壤细菌数量和铵态氮含量。添加氮源条件下,N20排放主要取决于土壤细菌数量;且N20排放和土壤呼吸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外源单位氮的CO2排放量与土壤有机碳、全氮、真菌数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MC/MN呈显著负相关(P<0.05);外源单位氮的N2O转化率与土壤细菌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外源单位氮的C02排放量主要取决于MC/MN;外源单位氮的N20转化率主要取决于土壤细菌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