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满意状况研究——以江苏省R县为例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lin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我国农村医疗服务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在于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近年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有了较大的提高。本文以R县为个案,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资料和文献资料来分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受益主体--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满意状况,然后从农民医疗需求的角度出发,提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政策建议。   调查结果表明,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机制总体上感到满意,但也存在很多不满。村干部上门收费的筹资方式尽管有其便利性和快捷性,但由于村干部在筹资过程中对政策宣传和解释不甚详细,导致农民心存疑虑,产生了对村干部乃至于对制度的不信任;过低的筹资标准不能满足大多数农村居民的需要,统一的筹资标准也不能满足农村居民不同层次的需求。政策宣传不力、农民认知水平低、农民对合作医疗制度的不信任,与农民对合作医疗的满意状况有一定的关系。   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医疗服务供给环节总体满意度不高。村医务室就医尽管方便,但其硬件配置、医疗技术水平不能让农民满意。乡镇卫生院在就医方便性上不及村卫生室,在医疗水平上不及县医院,因而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中评价最低。乡镇卫生院作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定点机构,对合作医疗的发展已经构成限制。药品滥用、医疗服务价格过高、转诊手续繁琐是农民普遍感到不满的问题。   在医疗报销环节,尽管报销手续不断简化,但现行制度由于没有考虑到农民工群体的特殊需求,县外就医报销手续依然繁琐。此外,补偿水平偏低,补偿范围窄,甚至还存在补偿不公平现象,这些都影响了农民对合作医疗的满意状况。   为了满足农民的医疗需求,必须对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和改革。就筹资环节而言,应加强政策宣传,提高政策透明度;积极改善筹资方式,发挥村医的作用;满足不同层次农民的需求,提高筹资水平。在就医环节,应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以农村群众需求为导向,对乡镇卫生院进行科学布局;调整医疗定点机构,打破公立医院市场垄断性地位,构建竞争性的医疗服务供给机制;加强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降低医疗卫生服务价格。就报销环节而言,应对农民不同的补偿需求,可建立分类的补偿结构,这种补偿结构可分为大病账户和门诊账户,大病账户强制参加,门诊账户自愿参加;科学测算、建立合理的补偿水平,使其既能有效抵御大病风险,又能避免道德风险,遏制过度消费;解决农民工的医疗补偿问题。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业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同时生产关系也在发生相应的改变。农村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相继发生新的变化,农村土地流转成为了当
在当代环境问题研究中,实在论和建构论是两种最基本的立场。其中,环境实在论是一种较为传统的研究进路,强调环境问题的客观性和自然性,以生态学视角贯穿环境问题分析,拒斥人
学位
组织合法性困境是当前中国众多草根NGO共同面对的难题,也是限制草根NGO生存发展的重要障碍。在现行中国结社法律框架内,许多草根NGO的合法化需求得不到满足,造成许多草根NGO
学位
新自由主义全球化下,中国经济越来越大程度上卷入了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与此同时,中国的劳工问题也日益突出,并为国际社会所关注。跨国公司在中国所开展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主要以
学位
本文使用2004年“广东社会变迁基本调查(第二期)”的调查数据,从社会学的视角考察个体健康状况差异的社会结构机制,运用二分对数偶值模型(binarylogit model)的统计方法分析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