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构建不同力值下的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观察加力牙压力侧牙周组织和牙根的形态学变化;检测牙周组织中HO-1、IL-10和破骨细胞数目的表达及变化规律;探讨牙周膜中HO-1和IL-10含量变化与牙周组织改建之间的联系,以进一步探讨和阐述正畸牙移动的过程。方法:选取32只8-10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四组:10g力加力组、20g力加力组、40g力加力组、60g力加力组、各8只,所有组均右侧第一磨牙安装NiTi拉簧装置移动牙齿,左侧不做任何处理,取上颌双侧第一磨牙作为实验观察对象。加力开始后,装置(10g、20g、40g、60g)组分别于12h,72h处死大鼠4只。制备上颌第一磨牙及周围组织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实验牙压力侧牙周组织和牙根的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实验牙压力侧牙周组织中HO-1和IL-10的表达变化,应用Image-pro-plus6.0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半定量分析。TRAP染色计数实验牙压力侧破骨细胞数量。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并分析HO-1与IL-10的相关性。结果:(1)成功建立不同力值下的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2)10g和20g力作用下,加力牙压力侧只有牙槽骨出现吸收而未见牙根出现明显吸收;40g和60g力作用下除了牙槽骨发生吸收,牙根也出现出吸收陷窝。(3)加力12小时各实验组HO-1的表达量高于自身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力72小时各实验组HO-1的表达量与自身对照组无差异(P>0.05)。(4)加力12小时各实验组IL-10的表达量在与对照组间比较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力72h后10g力组、20g力组IL-10表达量高于对照组,60g力组IL-10表达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加力12小时各实验组之间比较,HO-1表达量随力值增加而增加,40g力值时达到最大值,之后不再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加力72小时各实验组之间比较,在轻力(10g和20g)下IL-10表达量无变化,40g力值时IL-10表达量逐渐降低,60g力值时达到最低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12小时HO-1与IL-10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72小时HO-1与IL-10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12小时HO-1与72小时IL-10相关性呈现高度负相关性。(8)加力12小时,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破骨细胞数量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力72小时,破骨细胞数量随力值增加呈现递增趋势,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力组之间比较仅有10g力组和40g组、60g力组之间破骨细胞数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O-1存在于大鼠牙移动压力侧早期的牙周组织中,并参与了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的改建。HO-1的含量随力值增加而增加,40g力值达最大值后不再随力值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