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表示”“表现”“表达”“表明”偏误研究

来源 :安阳师范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girl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表示”“表现”“表达”“表明”作为一组含有共同语素、相似构词形式、用法接近且使用频率高的同素近义词,汉语二语学习者往往很难准确掌握其意义并正确使用。为了让留学生更好地区分这组词的意义和用法,本文立足于相关的本体研究成果,从语义、句法、语用三方面描述其差异,同时借助暨南大学书面语语料库,对其偏误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从教学、教材及学习者自身这三方面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希望能帮助留学生掌握这一组词的差异,减少偏误的产生,为近义词辨析和教学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全文共有五个章节,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缘由和意义,同时对近义词和“表示”“表现”“表达”“表明”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分类,并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第二章结合相关语料库,从语义、句法、语用三个平面来描述“表示”“表现”“表达”“表明”的差异。该章主要分为三部分来讨论:第一部分对“表示”“表现”“表达”“表明”的语义特征进行对比,从语义重点、语义义项、语义适用范围三个方面总结了这四个词在语义上的区别和联系;第二部分从句法层面对这四个词进行对比,包括四者词性差异、充当句法成分差异、能否带补语、对宾语的选择、能否重叠等方面;第三部分统计这四个词在CCL语料库和BCC语料库的语体分布情况。第三章基于暨南大学书面语语料库,对其偏误情况进行了归类和国别统计,总结出这组词主要分为遗漏、误代、错序、误加四种偏误类型,并对每一类型的偏误进行了详细分析。第四章根据“表示”“表现”“表达”“表明”的偏误分布情况,从同素近义词的复杂性、学习者因素、学习环境的影响三个方面分析了可能存在的偏误原因,并结合本体研究成果和偏误原因,尝试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第五章为结语部分,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同时指出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其他文献
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爆发,教学由线下转变为线上,因此,如何发挥线上教学的优势,将线上教学的形式同对外汉语教学相融合,在有限的时间和环境条件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本次线上教学设计以期为对外汉语线上教学设计研究提供个案,也为对外汉语线上教学提供一些经验。本文以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作为教学设计
汉语是一种无形态语,在组成的词句需要表示计数称量时,需要借助量词来作为计量单位。而量词本身除了计量以外还有其他的功能,例如划分范畴、突出事物或者行为的特点、让无界的时间或者事物变得有界等。通常情况下,量词需要搭配数词或代词构成量词词组之后才能充当一定的句法成分。个体量词是汉语名量词的主体,借用量词数量巨大,与事物名词存在双向选择的语义制约关系,量词的选择可以直接影响语言表达效果。由于量词与事物名词
体演文化教学法把语言与文化紧密结合,让学习者在目的语文化中通过体演活动来学习语言,目的是让学习者可以在特定的情境中正确、得体的使用目的语。这种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在思想上理解目的语文化,设身处地的感受文化,帮助学习者构建汉语文化世界观,加强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提升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笔者在充分了解学习者情况下,依据体演文化教学法理论设计了此次教学,并将本次教学设计进行了一次实践。用SPSS对学
当下,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球的传统教育模式受到严重挑战,人们正在积极尝试进行线上教学,这对汉语国际教育教师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对外汉语“线上教学”打破了汉语国际教师与汉语学习者之间的国家界限,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在线教学服务。本文教学设计选择了《汉语教程》第三册(上)中的第二课《一封信》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人本主义学习论、远程教育等理论,选用恰当的教学原则和教
ASSURE模式是一个系统整合教学媒体和技术,规划和实施教学过程的行动指南,能够实现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有效转化。ASSURE模式包含六大环节:分析学习者特征、阐明学习目标、选择媒体和材料、使用媒体和材料、激发学习者参与和评估与修正。ASSURE模式既强调学习者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又强调教师对教学媒体、材料的整合和运用,是一个已经被广泛接受、认可的经典教学设计模式。本教学设计基于ASSURE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全世界人民的生活、学习、工作都受到了巨大影响。线上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目前,河南大学国际汉学院也进行线上教学。本文以对外汉语教学设计、综合课、线上教学的相关研究理论成果为理论基础,以河南大学国际汉学院2019级本1班留学生为教学对象,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依据,贯彻精讲多练、交际性、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结合在河南大
动词“有”是汉语里的一个高频词,能构成多样化的“有”字句,包括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两种,主谓句的下位类型常见的有述宾谓语句、连谓句、兼语句等。语义上,“有”可表达存在、领有、程度、总括、列举等。此外,“有”还具有突出信息、交代事物、展示环境以及表示存在和位置的语用表达功能。由于“有”能构成多样化的结构,且表义丰富、用法多样,学习者往往难以把握结构的形义对应关系,交际过程中常常会顾此失彼,产生大量具有典
文化教学是汉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和语言教学紧密相关、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了汉语的学习。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汉语教师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学习汉语文化,让学习者在掌握汉语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真正地了解中国、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同时培养汉语思维,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教学设计作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以学习理
综合课涵盖了语音、词汇、语法、汉字和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听、说、读、写和翻译能力,因此综合课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尤为重要。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老师和留学生只能采取网络课堂的方式,笔者尝试减少线上教学的疏离感,提升网络课堂的“温度”,并营造集体互动学习的氛围。笔者以河南大学国际汉学院三年级留学生汉语综合课为实践环境,选取《汉语教程》第二册下第十四课《钥匙忘拔下来
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国内外汉语教学纷纷由传统的线下授课模式转变为线上教学模式,网络远程教学所取得的成果为此次授课方式的改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教学方式的转变,对教学方法的选择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支架式教学法是由建构主义理论和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发展而来的一种教学法,在汉语教学实践中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尝试将支架式教学法运用于中级汉语综合课线上教学中,中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