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伴X隐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家系临床表现与分子遗传学研究

来源 :暨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liang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旨在分析一个视网膜色素变性家系临床表型,应用目标序列捕获的下一代测序技术(Targeted-capture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Targeted-capture NGS)确定该家系突变基因,为该病的基因诊断提供策略。同时分析该家系临床表型与基因型特征的相关性,进一步了解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分子遗传学机制。  方法:严格遵照患者知情同意原则,对该家系4代共计41名成员进行病史采集、采集外周静脉血及基本眼部检查,其中基本眼部检查包括视力、裂隙灯、直接眼底镜及眼底彩照。同时对先证者进行详尽的眼部检查,包括视力(矫正视力)、眼压、裂隙灯、眼底彩照、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自动视野分析、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视网膜电图(ERG)等。构建包括RP1、RP2、RPGR、RHO、PRPH2及CRB1等57个常见RP致病基因的芯片(Panel)应用目标序列捕获的下一代测序技术对先证者外周血DNA进行测序分析。对基因检测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致病基因后应用Sanger测序对其余家系成员进行共分离验证。  结果:该家系中共有6名男性患者,呈隔代交叉遗传,而患者的母亲及女儿均为携带者,符合X染色隐性遗传模式。该家系6名男性患者均在10岁前即出现夜盲及明显视力视野受损,进展快;而女性携带者表现为无症状至高度近视不等,起病时间多在20岁以后。该家系中成员临床表型符合X染色体失活特征。在6名男性患者及11名携带者的RPGR基因5号外显子发现一个新的移码突变c.345_348delTGAA。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突变导致基因翻译提前终止,表达产物氨基酸数量不及原长的1/6,功能严重受损,且在该家系中共分离,为该家系的致病基因。  结论:RPGR基因上的新c.345_348delTGAA突变是该RP家系的致病基因,该发现扩大了RPGR基因型及临床表型频谱,为XLRP的遗传咨询及基因诊断提供一定的分子遗传及临床基础。X染色体失活可能是该家系中女性携带者表型异质性的分子遗传基础。
其他文献
学位
近期企业渐渐的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思路的持续拓宽,渠道也显著的增多,然而大部分企业中思想政治这一宣传工作具有的实效性未能得到很好的提升.对于新形式与新特征,思想政治
现阶段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进我国交通运输业的飞速进步,车辆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比较普遍的一项交通工具,为人们的出行和生产、生活都带来了较大的方
目的:  本研究利用16sr DNA测序进行肠道菌群测序,对比分析失眠障碍组和正常对照组的肠道菌群特征,并通过饮食结构及一系列量表评估研究对象的临床特征,探讨失眠障碍的相关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