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内复合型多功能低毒抗氧剂的合成

来源 :大庆石油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1u2n3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合型抗氧剂产品具有开发周期短,综合性能佳,能够充分发挥协同作用,方便用户使用的特点,己成为抗氧剂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随着对复合抗氧剂作用机理的深入研究,已经开发出分子内复合型抗氧剂,即把具有抗热氧和抗光氧功能的官能团结合到一个分子上,这类抗氧剂通常具有协同作用,大大提高了抗氧剂的耐热性、耐光性和耐抽提性。本研究合成的季戊四醇双亚磷酸二(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甲酯是一种新型的分子内复合型抗氧剂,它的出现为抗氧剂的分子内复合技术提供了依据,是分子内复合型抗氧剂的又一例证。本研究主要分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采用酚醛加成和两步酯交换反应合成抗氧剂季戊四醇双亚磷酸二(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甲酯,考察第一、二、三步反应中催化剂种类及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物料配比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第二部分,通过熔点测定、红外光谱分析和磷含量测定对产品结构进行表征。第三部分,通过热失重分析、水解稳定性试验、氧化诱导期和熔体流动速率对终产品进行性能测试。通过实验确定出第一步反应的工艺条件:催化剂为叔丁醇钾,用量是2,6-二叔丁基苯酚物质的量的3%;反应溶剂为叔丁醇,用量40mL;反应时间4h;反应温度20℃;重结晶溶剂为正己烷;物料配比n(C14H22O):n(HCHO)为1:2.5。第二步反应的工艺条件:催化剂为二辛基氧化锡,用量是中间体季戊四醇双亚磷酸酯质量分数的0.8%;反应时间2h;反应温度140℃;物料配比n[C(CH2OH)4]:n[(C2H5O)3P]为1:2.05。第三步反应的工艺条件:催化剂为二辛基氧化锡,用量是终产物质量的1.0%;反应时间2h;反应温度90℃;季戊四醇双亚磷酸酯与4-羟基-2,6-二叔丁基苯酚的摩尔比为1:2.2。结构表征表明实验所得产品与目的产物基本一致。热失重分析、水解稳定性试验和抗氧性能测试表明终产物的稳定性和抗氧性能较好。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临床特点、多导睡眠监测(PSG)及选择治疗方式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20例OSAHS患者资料,按年龄分为青年组(10-44岁)
<正> 《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珍花费毕生精力,历时二十七年写成的一部医药巨著,全书分为五十二卷,载药一千八百九十二种,附录历代经验方一万一千零九十六首。它“博而不繁,详
船舶通常工作于复杂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各种载荷和环境不断侵蚀船体,造成船体结构损伤和破坏,进而引发各种严重事故,导致人和物的巨大损失和环境污染。因此对船体结构进行实时
本论文综述了聚烯烃的发展及应用,并对短链聚烯烃的应用做了简要的介绍,详述了聚α-烯烃在减阻剂行业的应用,以及合成减阻剂聚合物的催化剂发展和应用现状。并通过对比详述了
柴-燃联合动力推进模式是大中型水面舰船的主要推进模式之一,共同工作的CODAG装置继承了交替工作的CODOG装置巡航时柴油机良好的经济性,而且在高速时还能将柴油机并入动力系统,
本文利用财务指标建立因子分析模型,选取若干财务指标作为模型自变量,构成一个多维财务指标体系,对新三板上板公司的业绩进行评价。数据选取自2011年8月31日中国证券交易所上
随着动力定位技术和测控理论的发展,现代船舶动力定位系统配备了船舶位置、姿态及环境测量等多种传感器,构成一个多传感器测量系统。信息融合技术是解决多源信息综合处理问题的
有效的内部控制与可靠的财务报告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得到广泛认可。为了促进这二者的互动关系,研究其运行机制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对二者产生的理论基础进行考究,并基于控制论
<正>目的:研究膀胱移行细胞癌复发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机制,探讨高复发膀胱移行细胞癌基因组非平衡性的变化,寻找与膀胱癌复发相关的染色体位点或区段的畸变。方法:选择我院泌尿
会议
近年来,水下爆炸气泡、冲击波载荷及其对舰船结构的毁伤特性已经成为了国际上研究的前沿和热点。纵观国内外,在舰船远场水下爆炸、冲击波的传播特性、气泡的运动形态及结构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