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结构理论的传统村落转型研究 ——以浙江省屿北村为个案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us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化、工业化发展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背后是我国部分传统村落在此过程中日渐衰亡的严峻形势。为拯救这笔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2012年以来,国家颁布了多项传统村落保护政策和措施,但是传统村落如何转型、向何处转型仍是待解的难题。屿北村是浙江省楠溪江上游的一个典型传统村落,本文以其为个案、采用社会结构理论作为分析基础,研究了这个村落从建村至今经历的两次大的转型,目的是探讨传统村落的转型发展与其社会结构的关系。本文一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本研究的背景、意义、目的、对象、内容、方法与创新点。第二部分为文章的理论基础,首先对与本文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简单梳理,包括关于传统村落、村落转型、村落社会结构以及屿北村的研究;然后重点对相关概念:传统村落、社会结构、社会结构转型进行了界定,并分析了乡村社会结构变迁的影响因素;最后介绍了本文的基础理论: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和“国家—社会”的分析视角。第三部分为传统时期的屿北村,先对屿北村的历史和空间结构进行简要介绍,其次以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的分类标准分别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结构方面分析了这个时期屿北村内部的社会结构情况,最后从“国家-社会”的视角对村落与外部的关系进行了补充论述,认为该阶段屿北村是一种“弱国家—强社会”结构模式。第四部分为集体化运动下屿北村的第一次转型,对屿北村集体化运动过程进行梳理后,分析了村落内部政治、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从“国家-社会”的视角分析,这一阶段屿北村变成“强国家—弱社会”结构模式。第五部分为市场化背景下屿北村的第二次转型,介绍了市场化下屿北村发生的第二次转型—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分析了转型失败过程中,村落内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结构的变化。从“国家-社会”的视角分析,村落内部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强国家—弱社会”结构模式。第六部分为结论与讨论,基于屿北村的个案研究以及其它传统村落的走访调查,得出了本文的结论:传统村落社会结构失衡导致社会基础缺失是制约它们健康转型与有序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从村民和村落文化入手重构村落社会结构是传统村落转型发展的一种可行路径。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临界点理论中的环绕定理、山路引理、极大极小方法等研究了几类二阶哈密顿系统周期解的存在性问题,得到了若干新结果.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简要介绍了问题研究的背景和本文的主要工作.第二章研究了二阶非自治哈密顿系统在局部超二次条件下周期解的存在性问题,利用山路引理和局部环绕定理得到了新的存在性定理,改进了已有的重要结果.第三章研究了二阶非自治哈密顿系统在更一般条件下次调和解的存在性问题,利用鞍点定理
近几年来,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政府方面的重视,比如国内多地陆续开始宣传和推行生活垃圾分类,中央领导层更是对垃圾分类作出了重要指示。按理说,垃圾分类应该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然而这项政策的落实过程却引发了各种各样的社会争议,这使得研究基层政府的垃圾分类治理工作既具有相当的热点性,又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此外,不同于既往基层环境治理个案研究的独特性和区域性特点,垃圾分类整治的普适性意味着基层政府的治理与考
随着科学技术,近代物理学和应用数学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非线性问题日益涌现.这些非线性问题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极大的促进了非线性泛函分析问题向着更成熟的方向发展.半正问题和奇异性是近几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许多作者已做过广泛和深入的研究.本文利用锥理论,不动点理论,平移变换知识,研究了非线性微分方程边值问题的正解.本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利用拓扑度理论在更广泛的条件下研究了四阶四点边值问题正
本文研究张量三角范畴中的一个余分离上环对象,其余模范畴上有一个预三角测量,它可以用分离的余单子来刻画.全文共分四节.第一节是引言部分.主要介绍单子和余单子的背景知识及论文主要结果.第二节是预备知识.给出三角范畴、预三角范畴、余单子和幂等完备范畴的概念及本文常用的若干引理.第三节给出余单子的分离性概念,证明左伴随函子是分离的当且仅当其对应的余单子是分离的,从而得到有关预三角范畴的一个重要结论:如果存
学位
在金融市场上价格走势存在着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繁杂性,易变性,也存在着标度不变规律.能够运用分形理论更好表达与刻划市场价格走势,进而准确解读市场价格走势中所富含的信息,及时预测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尝试与探索,本文构造了一个模拟价格走势的双参数分形,给出了该分形的分维数,盒维数与Hausdorff维数,并研究了该分形的某些结构特性,讨论了分形参数与市场价格波动间的关联性.全文共分三
本文共分四节.第一节为本文的引言.在第二节中,我们先介绍了微分几何学中图形及其凸性的一些基本知识,然后简要叙述了函数凸水平集的概念,推导出了水平集的曲率矩阵.最后,列出了几个有关极大值原理的定理.第三节为主要定理证明之前的准备.基于对相关文章的参考,我们主要为定理的证明完成了一些具体的计算工作,主要的技巧包括重组二阶和三阶导数项以及(?)的一阶导数条件的利用.之后,我们介绍了两个引理.第四节为本文
泛函方程的稳定性问题源自Ulam在1940年提出的关于群同态的稳定性问题(见[1]):给定一个群(G1,*)和一个度量群(G2,·,d),其中d(·,·)为一个度量.给定一个ε>0,存在一个δ>0使得如果f:G1→G2为一个映射且对所有的x,y∈G1均有d(f(x*y),f(x)·f(y))<δ.是否存在一个同态9:G1→G2使得对所有的x∈G1,d(f(x),g(x))<ε?1941年,D. H
本文主要研究算子代数的局部(a,β)导子与(α,β)导子的之间的关系.全文共分五节.第一节是引言和预备知识.第二节证明了矩阵代数Mn(C)到其Banach-双模内的每个局部(α,β)导子都是(a,β)导子,进而也是(α,β)内导子,其中a,β为Mn(C)上的线性映射.第三节证明了交换冯诺依曼代数上的每个有界局部(α,β)导子是(α,β)导子,其中α,β是该交换冯诺依曼代数上的有界线性映射.与此同时
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在海洋中大约有300种的藻类可以引起赤潮,其中有80种左右可产生毒素。这些毒素可以通过鱼类、贝类等海洋生物的富集传递作用引起人类中毒,对人类健康形成了潜在威胁。因此许多国家都建立了赤潮检测体系,并对赤潮藻毒素的毒性作用机制及检测方法做了一系列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然而,迄今为止,对于利马原甲藻等有害赤潮藻所产生等藻毒素对于小鼠细胞的细胞内部结构、增殖和凋亡的的影响的研究还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