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束溅射下硅表面形貌的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hen37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研究在束流密度为20μA/cm2的离子束溅射下,Si(110)表面形貌随温度和离子能量的变化;研究离子束溅射下,Si(100)表面形貌随束流密度的变化;用ES扩散解释了在高温下,纳米点形状随离子能量变化的原因,并且用动力学模型模拟计算了对应不同离子能量的纳米点的形状,其变化趋势与实验结果一致,证明在小束流密度下,ES扩散是不可忽略的,实验结果显示,通常认为适用于无定型态材料和半导体材料的B-H模型,并不能适用于所有束流密度。只有在大束流密度下,BH模型才能解释Si(100)表面形貌的变化,这是由于在大密度的离子束溅射下,Si(100)表面的晶体结构被破坏,变为无定型态。通过模拟计算,我们发现在大束流密度下,必须将再沉积(re-deposition)过程加入考虑。在加入抑制项后,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
其他文献
  本论文采用半经典密度矩阵理论对亚毫米波四能级系统进行计算,研究光泵NH3分子亚毫米波激光的模式竞争。推导了四能级系统的激光介质的增益表达式,采用迭代法计算CO2-10R(6
随着数据通信的迅速发展,特别是Internet业务量呈爆炸性增长,对数据传输网带宽的需求越来越高.在网络扩容的新技术中,密集波分复用技术(DWDM)、光时分复用技术(OTDM)以及空分复
本论文采用氮原子束辅助脉冲激光沉积的方法,在Co/Ni过渡层上制备了CNx纳米薄膜;在背景氧气中制备氧化锌薄膜,并采用退火扩散的方法降低本征氧化锌中大量的背景n型载流子。  
本文从第一性原理出发,用线性的muffin-tin轨道(LMTO)以及原子球近似(ASA)的方法,研究了Fe| GaAs| Fe隧道结电流垂直于界面(CPP)的构型下自旋相关的隧穿磁电阻(TMR)性质.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