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建立广东省城镇居民亚健康状况评价体系,设计广东省城镇居民亚健康调查问卷,对广东省城镇居民的亚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通过分析广东省城镇居民亚健康评定量表(Sub-Health Measurement Scale Version1.0,简称SHMS V1.0)的评分特点,建立广东省城镇居民亚健康评定量表常模,了解广东省城镇居民亚健康状况的发生率及主要影响因素,提出改善城镇居民亚健康状况的对策建议,为卫生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和参考。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以广东省城镇居民为研究对象,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2年1-12月,对2567名城镇居民的亚健康状况进行现场调查。2、研究方法(1)操作性定义本研究对亚健康的操作定义为:亚健康状态是指个体在明确诊断未患有生理、心理等方面疾病的情况下,在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等方面出现的一种健康低质量状态及体验,这种状态在生理上主要表现为躯体症状,器官功能及身体运动功能减弱,精力下降等;心理上表现为心理症状,认知及情绪等方面的低质状态;社会功能上表现为社会交往、社会支持等方面的减少或下降。(2)研究工具设计广东省城镇居民亚健康状况调查问卷。问卷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般情况、生活方式及经历事件;亚健康评定量表(SHMS V1.0);健康有关的生存质量测量量表(Short Form,简称SF-36)。SHMS V1.0是许军等人在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健康定义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社会文化背景和人们生活方式,通过严格的Delphi专家咨询、条目分析、条目筛选等方法,研制出的适合我国文化背景及价值观念下的亚健康定量化测量量表。前期有关研究提示,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SF-36则是国际通用的健康有关的生存质量测量量表,被广泛用于普通人群的生存质量测定、临床试验效果评价以及卫生政策评估等领域,已被证明具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通过它来评价SHMS V1.0的效标效度。(3)数据处理与统计方法①数据管理及统计分析采用Epidata3.02进行数据管理,采用SPSS15.0和AMO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②量表考评方法信度主要用来评价量表的精确性、稳定性和一致性,即测量过程中随机误差造成的测定值的变异程度的大小。常用的信度指标包括重测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和分半信度。本研究应用内部一致性信度和分半信度来考评SHMS V1.0量表应用于评价广东省城镇居民亚健康状况的信度。效度指一个测试实际能测出其所要测量的特征的程度,亦即测量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常用的效度指标包括结构效度、内容效度和效标效度。本研究通过效标效度、结构效度来考评SHMS V1.0量表应用于评价广东省城镇居民亚健康状况的效度。反应度指量表能测出不同对象、不同时间目标特征变化的能力,即反应对象特征变化的敏感度。本次研究通过“天花板/地板效应”计算调查对象总量表和3个子量表的最高分和最低分所占比例来检验SHMS V1.0应用于评价城镇居民亚健康状况的反应度。③统计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探讨广东省城镇居民的一般情况及SHMS V1.0的基本得分情况。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 VA)等方法比较不同社会人口学因素及不同生活方式下广东省城镇居民的SHMS V1.0的得分差异。采用均数±标准差法和正态分布法建立广东省城镇居民亚健康评定量表的常模;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和有序logistic回归探索影响广东省城镇居民亚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4)质量控制本研究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81172775),从抽样设计到调查开展均按照课题设计方案进行,确保整个研究科学、合理。调查由来自医学院校的学生开展。为顺利完成调查任务,成立课题组领导下的协作小组,调查前统一对调查员进行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培训,并随时就组员在调查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提供解决方案。调查结束后对回收的问卷进行逻辑筛选,剔除完成率低于80%者、填写质量不高者或答案完全相同的两份问卷。采用Epidata3.02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双录入核对,最大程度地减少录入时出现的偏差。结果:1、调查发出问卷2640份,回收有效问卷2567份,有效回收率为97.23%。2、SHMS V1.0应用于评价广东省城镇居民亚健康状况的信度效度研究2.1信度研究(1)内部一致性信度:SHMS V1.0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19,生理、心理和社会子量表的α系数也均达到要求,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较好。(2)分半信度:SHMS V1.0量表分半信度为0.866,表明具有较高的分半信度。2.2效度研究(1)结构效度①量表各条目得分与其所在维度得分的相关性均较大,而与其他维度得分的相关性较小;各维度分与其所在子量表分的相关系数较大,而与其他子量表的相关系数较小②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一阶纬度和二阶维度模型研究提示拟合指数x2/df、 GFI、AGFI、RMSEA基本符合要求,说明该模型的拟合效果理想,SHMS V1.0对维度和子量表的划分基本合理。(2)效标效度由于目前没有公认的亚健康评价标准,本研究以SF-36作为效标,计算其与SHMS V1.0量表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SHMS V1.0与SF-36相关系数达到0.793,效标关联效度较好。2.3反应度研究总量表和生理、心理及社会子量表的最高分均为100;最低分分别为14.29、0.00、0.00和10.71,提示量表反应度较好。3、广东省城镇居民亚健康评定量表常模的研究(1)均数常模分析SHMS V1.0量表得分特点,发现性别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因而根据不同年龄段制定SHMS V1.0的均数常模:25岁以下城镇居民63.99±13.52分,25岁到54岁城镇居民61.37+14.62分;55岁及以上城镇居民57.24+12.66分。(2)划界常模在分析广东省城镇居民SHMS V1.0量表总分特点的基础上,采用正态分布法划分不同健康状态的界值。对比不同划界方案与SHMS V1.0量表得分分布间的相关性,采用相关性最大的方案——以x±s和x±0.5s为界点,根据不同年龄段,将SHMS V1.0得分从高到低依次划为健康、轻度亚健康、中度亚健康、重度亚健康、疾病5种状态,给出各年龄段的具体界值。4、广东省城镇居民SHMS V1.0评分情况本研究结果显示,城镇居民亚健康总转化分为61.05±14.19;生理子量表转化分为60.90±19.21,心理子量表转化分为60.16±15.96,社会子量表转化分为62.46±5.38。在SHMS V1.0的9个维度中,精力维度(P4)的转化分最高,器官功能维度(P2)的转化分最低。5、广东省城镇居民亚健康状况的发生率根据划界常模计算广东省城镇居民亚健康的发生率为65.5%;其中25岁以下组发生率为63.1%,,25岁至54岁组发生率为65.7%,55岁及以上组发生率为67.1%。6、广东省城镇居民亚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分析(1)影响广东省城镇居民亚健康状况的单因素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年龄、婚姻状况、学历、就职情况、本人月收入、居住情况、居住地等社会人口学因素,喝酒、早餐、睡眠时间、熬夜、参加体育锻炼或娱乐活动、久坐或长时间伏案操作电脑等生活方式与广东省城镇居民亚健康的发生存在关联。年长者、离婚丧偶者、独居者、工作时间长者、经常饮酒者、不吃早餐者、睡眠时间少或过长者、经常熬夜者、极少或不参加体育锻炼和娱乐活动者、久坐或长时间伏案操作电脑者的广东省城镇居民健康状况较差。(2)影响广东省城镇居民不同亚健康状态因素的回归分析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导致广东省城镇居民不同亚健康状态发生的主要因素有:年龄、本人月收入、日均工作时间、久坐或长时间伏案操作电脑、体育锻炼或娱乐活动。二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导致广东省城镇居民亚健康状况发生的主要因素有:性别、年龄、本人月均收入、居住地、居住情况、吸烟、饮酒、早餐、睡眠时间、熬夜、体育锻炼或娱乐活动及负性事件。7、对策与建议针对影响广东省城镇居民亚健康状况及其主要因素,本研究提出相应的健康措施和政策如下:(1)健康宣教选择个人预防为主的健康教育,可以减少或控制影响人们亚健康状况发生的各种危险因素,促使人们改变不良的生活和行为习惯,从而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健康状态,达到“治未病”的状态。我们提倡合理的膳食习惯、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2)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根据城镇居民亚健康状态的不同,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法。轻、中度亚健康的居民可通过音乐治疗、精神疗法、疗养等方式改变健康状况,阻止亚健康向疾病的转化;对于重度亚健康,可以采取一些中医治疗手段,包括药物、针灸和推拿等等。(3)完善基层的医疗卫生服务,动态监测跟踪开展城镇居民的亚健康状况、慢性病和心理疾病等监测。建立家庭及个人健康档案,及时了解居民的健康状况;加强公共卫生监测信息网络建设,全面、系统地评价亚健康状况,了解人群中主要危险因素的流行水平及变化趋势,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数据和意见。结论:1、SHMS V1.0量表应用于评价广东省城镇居民的健康状况,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2、初步建立了广东省城镇居民SHMS V1.O量表的不同年龄段的划界常模,将健康状态依次划分为疾病、亚健康(重度、中度、轻度)、健康5种状态,并给出各年龄段的具体界值,为评价广东省城镇居民亚健康状况提供了流行病学评价标准。3、广东省城镇居民亚健康的发生率为65.5%。其中,25岁以下组发生率为63.1%,25岁至54岁组发生率为65.7%,55岁及以上组发生率为67.1%。随着年龄的增加,亚健康的发生率也逐渐升高。4、影响广东省城镇居民亚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有:社会人口学因素、生活方式及负性事件等。5、针对影响广东省城镇居民亚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提出改善城镇居民亚健康状况的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