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学网络德育问题严峻而迫切。本文以对杭州市中小学的有关网络对学生品德影响的调查作为切入口,从现代教育科学的视角,对当前中小学网络德育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探讨。
本论文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探讨网络社会的特征。分别论述了网络社会的虚拟性、不可控性、自由性及全方位性四个基本特征。
第二部分分析了网络社会对现代中小学生品德形成的影响。分别讲述了网络社会对学生品德的四个影响:有利于学生道德认知视野的拓展;导致了一些学生道德认识的模糊;导致了一些学生道德情感的冷漠;导致了一些学生道德行为的失范。
第三部分对网络社会中小学德育应采取的基本策略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四个基本策略:树立新型的“网络社会”观;让学生带着任务走进网络社会;引导学生自觉抵制网络社会的消极影响;充分调动家庭资源应对网络社会对学校德育的冲击。
第四部分探讨了网络社会与中小学德育方法改革的问题。认为在网络社会中,中小学德育应加强自控力强化法、免疫力提高法和案例优先法。
第五部分分析了网络社会与各科教学改革的问题,主张各科教学应关注、渗透针对网络社会的特点而进行教育。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教学内容中有机渗透网络道德教育的因素;教学过程中注意网络因素的扬弃和批判;教学评价过程中关注网络影响的评价。
网络社会对品德形成的负面影响,对中小学德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应对挑战,国内尚没有进行过系统、深入地研究,本文既从理论上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又从实践角度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和方法。选题有价值并富有创新意义。本文提出的四个策略和三个方法也有独到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