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心理角度看二语习得中的语言迁移

来源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cong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半个世纪的语言学界的研究表明语言迁移现象是不可回避的,而且它确实从某些方面影响了二语习得。(Ellis, 1994; Odlin, 1989)。语言迁移已经越来越成为许多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所共同关注的问题。近半个世纪的语言迁移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然而,还有很多问题急待研究者的解决:(1)交际和学习迁移的区分问题;(2)两种语言的比较问题(Ellis, 1994: 340);(3)怎样从理论上认识学习者如何以及何时受母语影响等问题。本文作者试图探讨的是第三个问题。基于Kellerman提出的心理类型(psychotypology)和典型性(prototypicality)(这里的心理类型其实质就是心理距离)理论以及另一个重要的基本理论:标记性理论(markedness theory),作者建构了自己的理论框架,试图从认知心理角度来探讨语言迁移。 作者提出的理论框架侧重于学习者的心理类型和典型性的相互作用。由于学习者的心理类型随着其二语知识的积累而改变,这种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非常复杂的语言迁移过程。本文作者摄取了学习者初学某一语言项目这一横断面,试图从心理类型,典型性和标记性这三个方面对一些语言结构的迁移现象作相对静态的分析,从中找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为了证明这个理论框架的合理性,作者分析了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时在某些句法结构方面的语言迁移现象。结果作者的分析证明了这一理论框架:对于某个语言点,当学习者的心理距离较远时,这个语言点就不会发生迁移或减少它在中介语中的使用甚至发生回避现象;当学习者的心理距离较近时,会发生以下两种情况:()当心理距离与实际距离相一致时,将会发生该语言点的正迁移。Q)当心理距离与实际距离不一致时,将会发生该语言点的负迁移即产生偏误。
其他文献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市场的推进,高新技术产品愈来愈多地进入市场,发展之迅猛使我们始料不及。高技术产品得到综合性应用,并全面介入市场的是工程项目,一个新产品往往带动一个工程项
自然保护区是近代人类为保护生态系统、野生动植物、自然遗迹,面对环境问题日益加重的一大创举,是自然保护中的最高形式,也是开展自然保护工作的重要基地。截止2000年底,我国已建
如今,化学农药将进入“高效、低毒、无污染”的新时期。而原卟啉原氧化酶抑制剂类除草剂以植物细胞中催化叶绿素合成的酶为作用点,确保了动植物之间的选择毒性,具有高效、低毒、
营销是在动态的环境下产生和不断演变的,21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 展极大地改变了营销所依托的环境。当顾客需求从单一的产品到无形的服 务,又从纯粹的技术到兼容
基于内容的多媒体检索是指根据媒体对象的语义、特征进行检索,如图像中的颜色、纹理、形状,视频中的镜头、场景、镜头的运动,声音中的音调、响度和音色等。基于内容的多媒体检索
目的:本研究主要是测量颈椎弓根和毗邻结构之间的量化关系;以及通过放射影像学研究,描述椎弓根在X线片上的影像特点,为在颈椎弓根内安全置钉提供帮助,以减少并发症。 方法:1)在1
十五大以来,我国企业集团发展迅速,但他们自身的规模优势并没有完全显现,相应的内部财务控制机制和制度未真正的建立起来。目前我国企业集团所暴露出的问题或多或少与财务控制的
目前,基于网络的协作研究性学习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从小学到大学的各个层次,基于网络的协作研究性学习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首
随着计算机视觉和虚拟现实的发展,三维模型重构问题日益成为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3D模型广泛用于对象识别,工业自动设计,视频游戏,动画制作,数字文物档案建立,建筑物原貌恢复
民国时期的福建乡村建设运动是福建现代史上一场重要的谋求农村现代化的社会改良运动。本文运用现代化理论,在分析福建乡村建设运动社会历史背景的基础上,重点考察探讨了以下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