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航母众多调度作业中,舰载机出动作业是航母舰载机出动架次率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舰载机出动作业任务规划是指为给定的出动任务制定合理高效的出动方案。该出动方案与出动任务完成的效率、出动作业安全和成本高度相关。目前舰载机出动调度问题的研究大多只考虑甲板舰载机起飞调度,未考虑执行连续多波次出动任务时会出现甲板舰载机资源不能满足出动任务需求,需要从机库中调运舰载机完成出动任务的情况。为解决出动方案规划过程中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航母众多调度作业中,舰载机出动作业是航母舰载机出动架次率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舰载机出动作业任务规划是指为给定的出动任务制定合理高效的出动方案。该出动方案与出动任务完成的效率、出动作业安全和成本高度相关。目前舰载机出动调度问题的研究大多只考虑甲板舰载机起飞调度,未考虑执行连续多波次出动任务时会出现甲板舰载机资源不能满足出动任务需求,需要从机库中调运舰载机完成出动任务的情况。为解决出动方案规划过程中需要考虑出库调度的情况,本文在开发的舰载机出动作业软件原型系统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仿真优化和双层规划的方案优化方法,统筹考虑出库作业和起飞作业决策变量关联关系,充分利用优化过程中的信息实现对出动作业优化方案的快速求解。具体研究工作如下:首先,本文总结了国内外舰载机出动和仿真优化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分析了现有研究存在的局限性,通过对舰载机出动作业中出动方式、出动流程以及出动系统特点进行分析,明确了出动作业优化问题的重难点,提出针对性的基于仿真优化及双层规划的解决方法,并建立了问题的总体研究框架。其次,在对舰载机出动过程需要执行任务分类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舰载机出动作业中存在的多类型复杂约束,建立了出动作业的仿真模型。针对出动作业阶段性特点以出动调度总时间成本最小和起飞调度时间成本最小为优化目标,建立了双层规划模型。上层模型解决出库作业舰载机甲板站位点选择问题,引入不同甲板站位点下出库作业时间和起飞作业时间的博弈关系,进一步优化上层站位点选择模型。在下层模型中,考虑起飞点和起飞次序对起飞作业时间的影响关系,建立下层优化模型。对模型进行求解时,针对本文建立的双层规划模型,提出了基于双层粒子群算法的两层优化决策架构,以上层模型粒子群算法为主体,下层模型粒子群算法通过反馈函数将下层决策反馈给上层。在进行算法操作时,上层模型基于添加禁忌搜索的粒子群算法对出库调度进行迭代优化,下层模型采用多子群协同变异的改进粒子群算法对起飞调度进行优化。针对两种算法求解对象的不同采用了不同的编解码设计。最后将出动作业仿真优化模型与双层粒子群算法相融合,开发了舰载机出动作业方案优化原型系统,通过具体的出动算例,求解出最佳的出动方案,验证了该模型和算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其他文献
为满足大型零件现场修复要求,课题组设计了一款串-并混联的夹型增减材机床。基于实际加工的考量,要实现提高精度和加工表面质量,为切削加工提供合理的工艺参数作为参考依据是必要的。机床动态性能以及颤振的发生是影响加工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它影响了效率和精度。针对本文特殊的拓扑结构的机床,研究稳定性在不同工作位置时的情况影响相同与否对于颤振稳定性的监测与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夹型机床在工作空间范围内即在不同位
随着当今武器系统多元化、多维化、攻击饱和化的发展趋势,各国空中打击力量越来越强大,打击速度也越来越块,这对防空反导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高速及超高速转管武器系统具有射速高、初速快、整体结构紧凑等优点,主要用于防空反导体系的末端防御,能够有效拦截空中目标,高性能转管武器系统以其高射速和强火力密集度等优势成为了新一代舰炮武器的发展方向。转管舰炮武器发射系统在连续、高频的复杂冲击载荷作用下,会产生振动、冲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中国制造2025”政策的提出,由机器人代替人类辅助数控机床加工制造已显现出巨大的优势,机器人正逐渐成为智能制造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辅助数控机床的机器人主要以固定式为主,完成任务单一、工作空间局限。采用移动式机械臂结构的机床辅助机器人虽可以避免上述问题,但应用较少。究其原因,在于移动式机械臂的避障路径规划一直是其重难点问题。因此,本文将采用移动式机械臂结构的机床辅
考虑到工业上常用的机械臂特性,目前机械臂不仅需要自身拥有精密的轨迹运动,还需要在此基础上实现更多的接触式任务。机械臂的末端不仅需要按照指定的轨迹运动,还需要让机械臂末端对目标物体实现柔顺抓捕。结合现有条件与工业需求,引进了串联弹性驱动器(Series Elastic Actuator,简称SEA)作为机械臂柔性关节的一部分,可以更好地使得机械臂与环境发生交互作用。本文也将设计一种SEA并且基于这种
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自动化等各个领域的进步,人们在航空航天领域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广泛,对航天员各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航天员不仅需要进入太空,而且需要在太空中完成各种复杂的任务,采用高效的作业方式会使任务操作更加安全,因此针对航天员在太空中如何以最佳方式执行任务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计算机仿真研究对航天员的操作训练提出了一种适宜可行的方法。针对一次舱外活动搬运大型载荷任务,建立航天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各种医疗检测内容也越来越复杂。实验室自动化技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医护人员的负担,但是在多设备之间的协同作业时很难实现完全自主性。本文为了解决医疗检测中血样试管批量运输和转运问题,提高设备间的协同能力以及降低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设计一款血样托盘搬运的自主式移动机器人,主要目的是实现血样托盘的抓取、摆放、运输等任务,提高效率和自主性。针对相关技
近年来随着通讯网络的快速发展,室内人体识别和检测作为构建智能家居、智能零售、智能博物馆等智能环境的关键使能因素,得到了极大的关注。与传统的基于视觉和基于可穿戴传感器的解决方案相比,基于射频的方法因其具有非接触性和非视距感知脱颖而出。而在所有基于射频的方法中,基于Wi Fi的方法因其无处不在的可用性和成本效率而成为许多研究者的关注焦点。Wi Fi信号中的信道状态信息更是为手势识别和身份认证的实现提供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我国的基建工程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大量的巷道与隧洞。由于前期未能对施工目标内部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导致岩爆等动力灾害频繁出现,对施工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研制出一套用于岩孔内部检测的机器人对于预防岩爆等动力学灾害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依托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深部巷道/隧道动力灾害物理模拟实验系统”(项目编号:51427803),以
近年来,随着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工业、企业、居民用电需求量在逐年上升,电厂发电所需煤炭量也随之增加。在东南亚部国家沿海地区建设小型发电厂时,考虑到不同国家地理位置、煤炭储量、煤价以及运费等因素,将煤炭采用海运方式输送到发电厂是较好的选择。通过调研发现,通过海运方式运输电煤到发电厂性价比最高,这也是当前广泛采用的运输电煤方式。但煤炭海运物流系统运行过程复杂,设计合理的运输方案是保障煤炭供应的先决条
随着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并成功在月球带回土壤样本,标志着我国载人登月计划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由于月球表面的环境与地球表面天差地别,为了保证宇航员的人身安全与月球作业的顺利进行,在宇航员踏上月球地表之前,需要在地球上做好充分的模拟训练以适应月球环境,而模拟训练中低重力模拟是其中较重要的一环。本课题旨在设计一种低重力模拟系统,利用绳索并联机构主动跟随训练者,并利用恒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