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异化思想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异化思想的理解,既涉及对历史唯物主义本质内涵的把握,也在一定程度上不断丰富和发展着历史唯物主义本身,并为当代社会生活提供重要的现实指导。在人类文明史中,“异化”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最早并非哲学领域的专有名词,后经德国古典哲学的改造用以专指将人所拥有的本质属性让渡于他者。马克思则在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异化”概念置于历史唯物主义新世界观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异化思想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异化思想的理解,既涉及对历史唯物主义本质内涵的把握,也在一定程度上不断丰富和发展着历史唯物主义本身,并为当代社会生活提供重要的现实指导。在人类文明史中,“异化”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最早并非哲学领域的专有名词,后经德国古典哲学的改造用以专指将人所拥有的本质属性让渡于他者。马克思则在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异化”概念置于历史唯物主义新世界观的现实图景之中,用以指代人的实践活动及其产品反过来统治人的社会现象。在马克思看来,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产生是异化现象的主要根源,异化的发生和克服最终都要回到人的实践活动及其历史发展中寻找答案。本文旨在以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为依托,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视野,在探寻历史唯物主义形成逻辑的基础上系统梳理马克思异化思想的整体脉络和基本内涵,以期对马克思异化思想的演进过程和当代价值进行深入探讨,并为解答当代社会异化现象的新问题寻求理论依据。本文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原则揭示马克思异化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聚焦马克思异化思想形成的前提基础。马克思异化思想是对现实历史条件的总结和以往哲学家异化思想脉络的合力。马克思通过研究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经典著作,对其思想体系中的异化问题进行批判吸收,结合资本主义社会的时代特征,对当时欧洲社会的生活状况进行深入分析,这是其异化思想形成的前提基础。其次,在梳理马克思异化思想形成脉络的基础上,对马克思异化思想的基本内涵进行研究。《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阐述异化思想的重要文本,立足于原著对马克思的劳动异化问题进行基本内涵的概述,有助于深入分析马克思劳动异化思想的四层逻辑及其中的递进关系,在明晰马克思异化思想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对异化思想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表现形式和扬弃道路进行探究,由此实现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再者,探求马克思异化思想的基本理论特征,将马克思的异化思想与以往哲学家进行区别。马克思注重实践的创造性和改变性,实践就是感性的交往。批判性是指,异化问题既来源于对思想的批判,也来源于对现实的批判。思想上,发端于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浪漫主义的批判过程中;现实上,是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历史性就是指“暂时性”,了解异化思想的历史演变逻辑,就要明晰异化问题是在实践基础上,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统一,并且从历史的角度说明“现实的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与异化思想有着密切关系,以此探究人的全面发展路径。第四部分,是对以往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和近代马克思主义者对异化思想的研究进行阐释。马克思的异化思想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比如卢卡奇、法兰克福学派等,鉴于问题的聚焦,重点探讨了对卢卡奇和马尔库塞的影响。“物化”本是一个中性概念,而卢卡奇对“物化”一词的解释,直指资本主义社会中以物衡量人的社会状况,物化思想抹杀了人们的创造力,只有在现实实践中才得以消除物化。马尔库塞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人物之一,其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指出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失去了其本身的思想,只注重物质追求却缺乏精神领域的追求,使人成为了单向度的人。现代西方社会思潮中也出现对异化思想的不同研究,以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中的代表人物为例研究马克思异化思想的当代问题。最后,当今社会的物质生活丰富发展,但是物质压迫依然是资本主义社会生活中的常见问题。站在当今现实生活的角度,探寻异化问题的当代意义。在历史长河中,我们应该做到与现实生活对话,与经典文本对话,与时代对话。立足当今社会,异化现象不再仅仅规限于物质生产领域,更是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以全新的形式出现在消费、文化、教育、生态等诸多领域之中。本文旨在从异化思想出发,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进行阐释,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异化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这既能够进一步发展历史唯物主义,也有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我国建设现代化强国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经济韧性反映了经济系统对抗冲击的能力,强调一个国家或地区在遭受外部冲击时进行适应性调整的动态过程。在旅游领域,经济韧性是目的地恢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测度了31个省市区的经济韧性指数,在此基础上探究我国区域经济韧性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区域经济韧性水平的高低会影响到旅游经济的健康运行,区域经济韧性及其分项指标均对旅游经济发展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东中部地区的经济韧
目的:为提高肿瘤专业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总结肿瘤专业临床教学中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技巧的方法。方法:通过查阅资料,结合临床工作经验,总结出肿瘤专业临床教学中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方法与经验。结果:通过分析发现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不足主要表现为专业理论基础不扎实,缺少临床实践机会,在医患沟通过程中缺乏自信。结论:为提高肿瘤专业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学校应开设专门的课程,并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临床带
深度学习的重要实现路径是情境任务型课堂,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完成系列任务,注意课堂教学与课堂评价的关系,形成“教—学—评”一致性的初中语文课程系统。
胸腰段脊柱骨折是脊柱最为常见的外伤类型,胸腰段脊柱骨折发生机制复杂,致伤暴力强大且为脊柱带来的破坏性巨大,对脊柱的稳定性构成严重的影响。患者常伴有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能严重致残,甚至危及患者生命。临床常根据患者的骨折类型及骨折程度来确定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治疗方案。针对病情比较轻的患者可先实施非手术治疗,但大部分患者单纯使用非手术治疗效果欠佳。目前,常用的胸腰椎脊柱骨折手术治疗方式有微创、前路、后路,
<正>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英语教学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普及小学课堂,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就小学英语而言,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师生间的互动,在注重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同时实现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传统教学方式对于如何营造教学情境还没有足够的重视,学生不能在课堂上与教师进行有效的课堂互动,严重影响到学生习得英语的效果,所以教师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促进师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交流互动。互动教
三聚氰胺是豆、乳类制品中的非法食品添加剂,曾作为蛋白质的廉价代替物被非法添加进奶粉等食品中,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害,极大地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目前光谱技术已成为识别和定量检测非法食品添加剂的有效手段,为质量监管部门提供了可靠的研究方法和鉴定依据。光谱检测技术的时效性、无损性和准确性提高了食品中三聚氰胺的检测效率,促进了精准化、自动化食品质量检测的发展。近年来有大量研究围绕着三聚氰胺的光谱检测新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是随之而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的突出,已经严重的威胁到了人们的居住环境和身体健康。林业造林可以有效的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在我国目前的林业造林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对我国林业造林中的质量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改善建议,以此来促进我国林业造林事业的长远发展。
近十年来,老一代农民工逐渐淡出大众视线,新生代农民工化身城市劳动市场的主力军。产业结构的升级使手机成为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刚需,4G网络在农村社会的普及为留守儿童与打工父母、留守老人与打工子女间的亲子沟通提供了媒介化的渠道,微信为代表的社交软件又为打工家庭各成员的数字传播活动提供了便利。因而,尽管新老农民工的代际交替并未显著动摇城乡异地的家庭分离状态,但媒介的深度嵌入为打工家庭营造了“流动的家”,“
目的:研究桃金娘Rhodomyrtus tomentosa(Ait.) Hassk.根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和高相液相制备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桃金娘根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叶茜草素(1)、2-甲基-1-羟基-9,10-蒽醌(2)、正十七烷(3)、β-谷甾醇(4)、正十六烷酸(5)、齐墩果酸(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