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本研究以初诊并送检费城染色体样(Philadelphia chromosome-like,Ph-like)基因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儿为对象,收集其年龄、性别、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血红蛋白(He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以初诊并送检费城染色体样(Philadelphia chromosome-like,Ph-like)基因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儿为对象,收集其年龄、性别、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血小板(Platelets,PLT)计数、危险度分层、染色体核型、诱导缓解化疗第19天、第46天骨髓细胞形态学及微小残留(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等进行分析,探讨Ph-like基因扩增阳性是否影响ALL早期疗效,为ALL早期诱导治疗提供更好的个体化临床策略及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10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儿科经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Morphology Immunology Cytogenetical Molecular biology,MICM)确诊为ALL并于我院儿科接受CCCG-ALL-2015方案化疗的患儿,根据Ph-like基因扩增是否为阳性,分为Ph-like基因扩增阳性组和Ph-like基因扩增阴性组,收集患儿年龄、性别、WBC计数、HGB、PLT计数、危险度分层、诱导化疗第19天、第46天骨髓细胞学及MRD等,并对其进行分析,判断Ph-like基因扩增对ALL患儿早期疗效的影响。结果1.Ph-like基因扩增阳性组和Ph-like基因扩增阴性组比较,年龄(P=0.036)、发热(P=0.036)、面色苍黄(P=0.012)、肝肿大(P=0.010)、染色体核型(P=0.000)、HGB(P=0.013)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初诊WBC、PLT计数无统计学意义。2.对比两组患儿早期治疗反应,其中诱导缓解化疗第19天MRD(P=0.036)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1.Ph-like基因扩增阳性ALL患儿较Ph-like基因扩增阴性ALL患儿年龄更小,HGB更高,更易出现发热、肝肿大,超二倍体比例更高,面色苍黄则低于Ph-like基因扩增阴性ALL患儿。2.Ph-like基因扩增阳性会影响ALL患儿早期疗效,可能成为影响儿童ALL预后指标之一。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吲哚胺2,3-双加氧酶1(IDO1)在宫颈癌病变中的作用及对诊断治疗可能具有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7月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病理科确诊的宫颈癌126例(鳞癌91例,腺癌20例,腺鳞癌15例),HSIL(CINII、CINIII 40例),LSIL(CINI 40例),正常宫颈组织(20例)的石蜡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检测标本中PD-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急诊科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发生心脏骤停(CA)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探讨重度AOPP患者发生CA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20年8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急诊科收治的重度AOP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CA分为CA组和非CA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临床症状与体征、入院时生命体征及相关评分、入院当天实验室指标及临床预
目的对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1年至2019年收治的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患者的临床、超声心动图及心电生理学特征进行回顾性研究和分析,以提升对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超声心动图及心电生理的认识,为扩张型心肌病诊疗水平的提升提供有力的第一手临床资料。方法对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血管内科2011年1月~2019年9月收治的DCM患者一般资料、超声心动图相关参数、
目的回顾性分析一例有头痛、多尿、多饮症状的颅内钙化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及诊断治疗过程,总结颅内钙化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医师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收集并整理该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现病史、既往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结果。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备案,获取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后,采用EDTA抗凝采血管采集先证者及其父母的静脉血5ml,-20℃保存。以受检者血液来源的基因组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威胁人类生命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尽管外科手术、放化疗及生物治疗在CRC的防治中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CRC的预防和治疗依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阿司匹林(Aspirin,ASA),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慢病防治的非甾体类抗炎药,被证实在CRC的防治中有很好的疗效,但其作用机制仍不清楚。此外,肠道菌群失调与CRC密切相关,益生菌制剂可通过调控肠道菌群抑制C
目的基于毒瘀交阻的理论指导,研究不同剂量复方蜥蜴散通过HIF-1α介导的PI3K/AKT信号通路,影响胃癌上皮间质转化(EMT)而干预胃癌浸润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20只SPF级4周龄BALB/c-nu雄性裸鼠利用随机数字表分为6组:模型对照组(A组)、华蟾素阳性对照组(B组)、5-Fu阳性对照组(C组)、复方蜥蜴散低剂量组(0.07g/ml)(D组)、复方蜥蜴散中剂量组(0.14g/ml)(E
目的分析非病毒性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negative and hepatitis C virus antibody-negativ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NBNC-HCC)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搜集整理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首次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肝胆外科手术切除治疗的56
目的研究表明,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发生肺癌的风险显著增加。这种疾病组合的死亡率是巨大的。特发性肺纤维化合并肺癌在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及预后等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总共纳入患者135例,将其分为两组:特发性肺纤维化组(IPF);特发性肺纤维化合并肺癌组(IPF-LC)。其中IPF组83例,IPF-LC组52例。分别收集(1)一般资料(性别、
目的探讨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anganese-containing superoxide dismutase,MnSOD)和过氧化物酶6(peroxiredoxin6,PRDX6)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1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由甘肃省人民医院经病理检查确诊的初发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组
目的观察安氏Ⅱ2类患者在拔牙与非拔牙固定矫治前后牙弓形态、下颌骨位置、上气道形态及舌骨位置的变化,探讨牙弓形态及下颌骨位置与上气道形态及舌骨位置的相关关系,为安氏Ⅱ2类患者矫治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2016年9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我院口腔科接受固定矫治并且治疗结束的安氏Ⅱ2类错(牙合)患者共32例,并根据患者初诊时矫治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第一组为非拔牙患者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