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我国木薯淀粉一次洗涤废水中的氰化物浓度高达30mg/L,木薯淀粉废水多采用厌氧生物法处理的现实;有资料记载用生物法处理剧毒的氰化物([CN<->]≥20mg/L)时,常引起污泥中毒,使废水生化处理效果明显下降,这就是本论文的选题基础。
用史氏发酵管、锥型瓶和恒温水浴等实验装置,以化学纯氰化钠与蒸馏水配制的溶液作母液,以葡萄糖作营养炭源,通过观察厌氧微生物的产气、有机物的降解及CN<->去除的情况来研究温度、CN<->浓度和反应pH改变时CN<->对厌氧微生物的影响。
中温厌氧环境下的实验研究表明:
1.CN<->浓度在10mg/L时就会影响到厌氧微生物的活性。温度(T)、[CN<->]和pH中的任何一个因素变化时,都会影响厌氧微生物的活性,并有对厌氧微生物的影响因素顺序是:[CN<->]>T>pH。
2.CN<->浓度的增大会使得厌氧微生物的活性降低。就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而言,进水CN<->浓度在10mg/L和30mg/L时,实验温度应分别不低于32℃和34℃;进水CN<->浓度在40mg/L左右时,厌氧微生物的活性受到严重抑制。
3.随着实验温度的升高,厌氧微生物的活性在增强。其它条件不变时,随着温度的升高,CN<->对厌氧微生物的影响在减弱。有机物的去除方面,34~39℃是厌氧消化的高效区。
4.厌氧体系pH变化时,CN<->对厌氧微生物的影响没有温度或CN<->浓度变化时的影响大。在pH偏中性的环境中,厌氧消化对有机物的去除率较高。
木薯原水实验时,液体次氯酸钠可以快速、有效的去除木薯淀粉一次洗涤废水中的氰化物。经实验确定,处理实际废水时液体次氯酸钠的投加量可以控制在完全局部氧化阶段所需量的5~6倍。
建议对木薯淀粉废水采用次氯酸钠预处理→厌氧→好氧的组合工艺来处理。厌氧处理阶段时,在进水[CN<->]<10mg/L、温度34~38℃、pH接近中性的条件运行时,会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