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我国中小学缺少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科学认识,不能从生物、社会和心理等因素系统全面地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致使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连年滑坡问题始终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本研究运用问卷法,从生物、社会和心理等核心要素入手,全方位系统构建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模型,依据模型设计健康促进干预方案,并进行16周的健康促进干预实验。旨在丰富体质健康促进的理论,为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提供理论指导;探索可操作的体质健康促进干预方案,为提高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主要结论如下: 1、本研究构建了认知因素、人际影响、体育活动和体质健康关系四因素模型;个性特征、认知因素、人际影响、体育活动和体质健康关系五因素模型;人际影响、自我效能、知觉利益、知觉障碍、体育活动和体质健康关系六因素模型;家庭、同伴影响、自我效能、知觉利益、知觉障碍、体育活动和体质健康关系七因素模型;在上述模型基础上,构建了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模型。 2、四、六、七因素模型能够较好的解释自我效能、知觉利益、知觉障碍等认知因素,社会支持、锻炼榜样和锻炼期望等人际影响,体育活动,体质健康各变量之间的关系;而五因素模型不能反映各变量间的关系,性别和父母教育等个性特征对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影响较少。 3、四因素模型表明,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能直接预测其体质健康状况;认知因素比人际影响能更好的促进体育活动,并且间接促进体质健康。 4、六因素模型表明,自我效能和知觉利益直接影响体育活动,并间接影响体质健康,但自我效能的影响大于知觉利益;同时显示,人际影响通过自我效能和知觉利益间接影响体育活动,再影响体质健康。 5、七因素模型表明,父母比同伴对青少年体育活动和体质健康的影响更大。 6、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干预后,干预组学生自我效能、知觉利益、社会支持、体育活动和体质健康整体水平高于对照组,知觉障碍水平低于对照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1000m/800m水平比对照组具有显著性提高(p<0.05),但身高标准体重、肺活量体重指数、坐位体前屈、50m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 7、本研究设计的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干预方案能有效提高青少年自我效能、知觉利益、社会支持和体育活动,降低知觉障碍和提高体质健康水平。进而验证了四、六和七因素模型的有效性和干预方案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