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患者群体的社会支持与积极调适——对xt市肾移植患者群体的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avenla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运用社会支持理论分析重症患者群体(以肾移植患者为研究个案)的经验研究。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导论”,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并概括了研究方法;第二章“非正式社会支持与积极调适”,介绍了核心家庭、亲友、“病友”、医生等非正式社会支持因素,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内容、对患者积极调适的影响等;第三章“正式社会支持与积极调适”,介绍了单位、医疗保险等正式社会支持项目的表现及功能等;第四章讨论了除社会支持外影响重症患者积极调适的其他因素:第五章“总结与讨论”,介绍了本研究的几点发现和有待解决的一些问题。 文章认为,对重症患者而言,社会支持是一个具有概括力和解释力的概念。本文从非正式社会支持与正式社会支持两个方面对肾移植患者的积极调适做了深入分析。具体来讲,本文将重症患者的家庭成员、亲戚、邻居、朋友、同事、同组织会员及其他相识人士组成的非正式社会网络向其提供的工具性支持或表达性支持等行为信息总和定义为“非正式社会支持系统”,在这里,研究个案的主观感受和需求是获得其资源的主要动力和评价标准;将单位、社会医疗保险机构、政府部门及其他社会机构组成的正式社会支持网络向重症患者提供的物质支持、福利及服务支持定义为“正式社会支持系统”。通过经验考察,笔者发现,作为制度因素的正式社会支持对研究个案的积极调适产生了直接而显著的影响,非正式社会支持在一定情境下也发挥着作用,但是这两个方面的社会支持也并不能体现社会支持的全部内涵,所以笔者还分析了影响重症患者积极调适的其他因素。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提出了完善和加强重症患者社会支持体系过程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以后税费时代的党镇为案例,以“制度-结构”互构——“土地产权制度”与“农村社会结构”互构的分析视角,对税费改革以来中国农村出现的大规模地权冲突进行了解释。所谓
政治社会化是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必然要经历政治社会化这一过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主渠道之一,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作用
本文立足于探讨中国社会变迁与现代化过程中,社会力量的不断壮大与变化的结构性差异问题,籍此把握社会结构性变迁的具体形势。国家.社会理论与市民社会理论强调市民社会力量对
20世纪90年代以后,以家庭为生产组织单位的弊端越来越凸显。新时期农民的组织化生活何以可能?蒲镇农会提供了农民组织化生活的一种尝试。本文选择蒲镇农会为研究个案,以蒲镇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