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论文以压铸AZ91D镁合金焊接连接方法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压铸、挤压和重力铸造材料对比研究的方法,开展了AZ91D镁合金TIG双面焊焊接的实验研究。研究中,深入考察了不同焊接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压铸AZ91D镁合金焊接连接方法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压铸、挤压和重力铸造材料对比研究的方法,开展了AZ91D镁合金TIG双面焊焊接的实验研究。研究中,深入考察了不同焊接电流对焊缝成形、微观组织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铸态镁合金焊缝中的气孔的形成机理。实验结果表明:①焊接电流对焊缝成形影响较大。焊接电流较小时,焊缝成形较差,随着焊接电流的增大,焊缝成形趋好。变形态合金在焊接电流较小时焊缝未熔透。②镁合金焊接接头组织由焊缝区、热影响区及母材区三个区构成,焊缝区的晶粒较母材区细小,而热影响区晶粒粗大。三种试样焊接接头的母材和焊缝区相结构均为镁固溶体和β-Mg17Al12金属间化合物。③随着背面焊接电流的增加,热影响区和焊缝区晶粒变大,热影响区的宽度增加,焊缝中网状的β-Mg17Al12金属间化合物比例减少,而颗粒状β-Mg17Al12的增加。④压铸焊接接头中可观察到较多气孔,而在变形态焊接接头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的气孔,说明母材状态对接头中气孔的产生有较大影响。⑤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较差。压铸态镁合金最大抗拉强度仅为母材的57%,主要是因为在焊接接头中有较多气孔;随着焊接电流的增大,三种接头的抗拉强度都呈增大趋势。⑥热影响区是焊接接头中硬度最低的区域,主要原因是热影响区晶粒长大,而焊缝区因晶粒细小而硬度高于母材区;电流变化对焊接接头的硬度没有明显影响。
其他文献
考证崔嘉讷、田泽与蔺守真的生平,可补《元史》未收亦集乃籍士人之遗憾.据考:崔嘉讷,居延人,字泰举,1337~1342年在任萧山县尹,有治理西小江,保护湘湖,整修萧山衙署、官学和寺
“()yoso”是蒙古语的一个基本词汇,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在蒙古族社会生活中,“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角色”,是蒙古族人民须臾不可离开的精神存在,是蒙古族人民的一种民族品格
随着电子工业的飞速发展,具有优良的均匀电场和储电能力的高介电材料在存储器、电容器、各式传感器等方面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与传统的无机高介电材料相比,高介电聚合物基
阿日哈沙特口岸是我国对蒙开放的15个口岸之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下文简称为“新右旗”)阿日哈沙特镇境内,中蒙边境线1495号界碑处.与其对应的是蒙古
本文基于历史文献史料,明确藏传佛教传入卫拉特蒙古的时间节点,概述了藏传佛教在卫拉特蒙古传播的历史过程,阐释了藏传佛教取代萨满教的社会原因,以及藏传佛教对卫拉特蒙古的
文章以清代满洲士人的典型代表那彦成为研究对象,从文化活动的视角考察清代的民族文化认同问题,分析满洲士人在清代文化上的作用.文章分三个层次展开:首先,那彦成不仅积极主
疏水性有机污染物(hydrophobic organic contaminants,HOCs)由于其亲脂性和持久性,可能给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带来巨大的风险,长久以来一直受到环境科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由于其疏水性,HOCs会通过吸附、沉降等过程汇集到土壤和沉积物等天然地质吸附剂中,因此土壤和沉积物等天然吸附剂就成了疏水性有机污染物(HOCs)在环境中的汇。进入土壤和沉积物中的HOCs的吸附/解吸过程
头发在相关仪式中的文化转化及其象征含义是人类学长期关注的话题.中国的“头发”文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间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本文以蒙古族剪发仪式为个
清末时期,由于清政府实行蒙汉隔离政策,导致热河①地区蒙古族教育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内地.清末热河地区蒙古族传统教育以官学、私学、寺庙三种形式存在,同时在传统教育主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