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乡村教育,办好乡村学校,关键在教师。乡村教师是乡村孩子成长的引路人,承担着振兴乡村文化、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任。《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中提出要不断提升乡村教师的职业吸引力,“逐步形成‘下得去、留得住、教的好’”的局面。为有效提升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本研究从薪资待遇、职业发展、职业声誉、职业认同四个方面,以山东省为例,对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析,试图为提升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本研究选取山东省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县的56所义务教育学段乡村学校的部分乡村教师,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对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的现状进行调研,发现目前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不足,主要表现为:第一,乡村教师的物质待遇相对薄弱。山东省东部、中部和西部的乡村教师在工资收入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东部教师工资普遍比中西部教师工资高且满意度偏高。现实中存在乡村教师工作补助落实不到位的现象,乡村教师最关心的子女教育和学校周转房的建设亟待解决。第二,乡村教师职业晋升空间有限。据调研发现,目前虽然学校领导对于教师的培训持积极态度,但由于外在因素,乡村教师培训的机会和次数较少,且缺乏针对性,但通过培训,部分教师可以获得教学水平的提升和教学效果的改善。从乡村教师目前拥有的职称来看,大部分教师集中在二级和一级,中级以上职称比例低于全国水平。职称评聘难度较大,阻碍了教师职业发展的顺畅性,教师职业期待难以实现。第三,乡村教师职业声誉偏低。据调查,乡村教师对于自己在当地所处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不是很满意,部分教师表示,自己的工作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和认可,甚至和教师对着干。从教师荣誉制度上看,大部分的教师获得县级荣誉称号,仍然有一大部分教师未获得任何荣誉称号。第四,乡村教师对自身职业认同感较低。对乡村教师这一职业存在认知偏差且缺乏一定的乡土情怀,个别教师只是逃避就业大军或者竞争失败而被迫做出的选择。中西部地区的乡村教师更急切的想要逃离。但总体来看,大部分教师对待乡村教师这一职业具有较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调研显示,造成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不足的原因主要有所在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培训机制尚不健全、尊师重教氛围不浓以及教师个人因素等四个方面。因此提升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要从以下四方面入手,一要提待遇重关爱,增强乡村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二要畅通教师职业发展渠道,促进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三要完善职业声望制度,彰显乡村教师职业崇高性。四要培养乡土情怀,增强乡村教师的职业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