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提升研究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shangliu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乡村教育,办好乡村学校,关键在教师。乡村教师是乡村孩子成长的引路人,承担着振兴乡村文化、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任。《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中提出要不断提升乡村教师的职业吸引力,“逐步形成‘下得去、留得住、教的好’”的局面。为有效提升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本研究从薪资待遇、职业发展、职业声誉、职业认同四个方面,以山东省为例,对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析,试图为提升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本研究选取山东省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县的56所义务教育学段乡村学校的部分乡村教师,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对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的现状进行调研,发现目前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不足,主要表现为:第一,乡村教师的物质待遇相对薄弱。山东省东部、中部和西部的乡村教师在工资收入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东部教师工资普遍比中西部教师工资高且满意度偏高。现实中存在乡村教师工作补助落实不到位的现象,乡村教师最关心的子女教育和学校周转房的建设亟待解决。第二,乡村教师职业晋升空间有限。据调研发现,目前虽然学校领导对于教师的培训持积极态度,但由于外在因素,乡村教师培训的机会和次数较少,且缺乏针对性,但通过培训,部分教师可以获得教学水平的提升和教学效果的改善。从乡村教师目前拥有的职称来看,大部分教师集中在二级和一级,中级以上职称比例低于全国水平。职称评聘难度较大,阻碍了教师职业发展的顺畅性,教师职业期待难以实现。第三,乡村教师职业声誉偏低。据调查,乡村教师对于自己在当地所处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不是很满意,部分教师表示,自己的工作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和认可,甚至和教师对着干。从教师荣誉制度上看,大部分的教师获得县级荣誉称号,仍然有一大部分教师未获得任何荣誉称号。第四,乡村教师对自身职业认同感较低。对乡村教师这一职业存在认知偏差且缺乏一定的乡土情怀,个别教师只是逃避就业大军或者竞争失败而被迫做出的选择。中西部地区的乡村教师更急切的想要逃离。但总体来看,大部分教师对待乡村教师这一职业具有较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调研显示,造成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不足的原因主要有所在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培训机制尚不健全、尊师重教氛围不浓以及教师个人因素等四个方面。因此提升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要从以下四方面入手,一要提待遇重关爱,增强乡村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二要畅通教师职业发展渠道,促进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三要完善职业声望制度,彰显乡村教师职业崇高性。四要培养乡土情怀,增强乡村教师的职业认同。
其他文献
利用贵州19个国家基准站1961—2008年的逐日平均气温、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突变检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近48a贵州寒潮天气发生次数的时空
根据三峡库区及周边地区1951-2004年33个气象站点的地面气象数据和1∶25万的地形图,利用线性趋势模型和"回归分析+残差修正"插值法生成库区100m×100m的气候变化的时空分布图,定量评估三峡库区近54a来降水量的年和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951年以来,库区年和四季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显著(p>0.05)。年降水量在50年代-80年代后期有增多趋势,随后年降水量有减少趋势,90年代后期以后
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与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积极的网络使用心理与行为。网络利他行为作为积极的网络使用方式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高中生作为网民中的一部分,研
行政不作为是违法行政行为的一种基本形态,它广泛地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本文在分析行政不作为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防范遏制行政不作为现象的对策,即努力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素质,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飞速发展,以及中国“一带一路”建设实施深入,中国建筑企业承接的国际工程项目越来越多。企业能否在国际这一更为广阔的市场和发展前景中保持长
社会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也进一步推动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全球已迎来了信息爆炸式增长时期。而不断扩大的企业规模,也在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下越发重视
植被是西北地区维持陆地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受气候因子的影响显著,通过监测植被的动态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气候变化的趋势。本文利用1981-2001年的NDVI数据和同期
为了进一步揭示江苏句容小流域NH3和NO2干沉积规律,本文利用当地自动气象站及L波段雷达探空资料和地面气体浓度实测资料,采用气体干沉积阻力模型,并考虑下垫面排放对NH3干沉积的
利用来自全国66个日射站的太阳辐射及679个常规气象站的日照资料,在数据集群的基础上,建立了直接透射率的不同(各站各月模式、各月模式、各站模式、综合模式)估算模式,研究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