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招商引资对一个地方乃至一个国家资本引进,技术吸收,产业结构调整和就业机会增加等各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招商引资经过了“粗放式招商”、“特色产业规划招商”、“招商选资”三个阶段。招商引资的模式逐渐走向成熟,但现在地方政府大都采用“招商选资”的行为模式,面对地区之间的竞争,为了招引优质项目,往往应投资者的要求,会出让自身利益和公共利益作为招商引资优惠手段,但项目的实际经济效益往往没有达到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考核指标,令地方政府的经济利益产生了损失,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社会问题。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是一个复杂性的系统工程,其涉及的问题也比较广泛。目前,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政府招商引资决策过程中,受到人为主观因素或客观条件的不确定性的影响,具有动态性,可能会引起实际结果与预期目标存在差异,即是招商引资的项目对其预期的承诺没有很好履行而使政府产生经济损失的风险。分析其问题存在原因,归根到底还是地方政府制定对策时,没有很好运用风险监管有关理论知识,对招商引资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进行完善,妥善处理好风险,减少招商引资问题的发生。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专家在针对政府招商引资存在的问题,运用风险监管有关理论知识,对招商引资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进行完善方面做了有关研究,但是通过分析有关研究文献,结合当前我国在招商引资的实际情况。不难发现现存的许多研究大都囿于从招商引资准入方面,通过建立项目准入的风险评估体系,从源头上进行风险监管。而对于政府如何加强招商引资风险监管的全面化和系统化,特别是从公共管理的视角来研究加强政府招商引资风险监管问题的文章相对就较少。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采用的方法有比较分析法、文献研究法、实证分析法等。首先在对国内外有关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研究分析了目前国内外针对政府招商引资存在的问题,如何运用风险监管有关理论知识,对招商引资的管理制度和运用机制进行完善的最新动态。招商引资产生的风险是无处不在的,贯穿于整个项目引进投产的全过程。现阶段,要提高政府招商引资成功率,关键还是要尽量实现政府招商引资风险监管的全面化和系统化。然后,利用“两缺口模型”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作为理论依据,结合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存在问题研究的现实依据,分析了东莞市黄江镇政府招商引资的现状,总结了招商引资已取得成绩。黄江镇已根据自身招商引资形势,制定了招商引资的基本原则,监管机制,评估机制和激励机制等措施来规范招商引资活动。虽然已取得了一定成效,已建立风险监管的标准规范,实现了规范化运行。但招商引资的风险来源比较广泛,因招商者和投资者的影响、经济环境和国家政策等多方面的影响,黄江镇政府招商引资的机制还存在不足,还没有落实风险的全面防控和精细化的监管。对于这些存在的机制问题,先借鉴国内外政府招商引资的经验及启示。新加坡是我国东南亚地区近邻,同处于亚洲经济圈内,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都有具有相似性。而我国招商引资最早起源于深圳、广东,深圳市龙岗区是改革开放前沿地方,更具有参考价值。再结合黄江镇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招商引资存在机制问题优化的对策。在招商引资过程中,镇政府要运用风险监管的有关理论知识,通过建立健全招商引资的监管机制,评估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实现招商引资全程监管,对项目在履约过程中产生的风险问题,实现有效的预防,将招商引资的风险控制好,使得项目能够按照预期目标进行,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