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量子点(Quantum dots,QDs)具有荧光强度高、稳定性好、荧光发射波长随组分和尺寸可调的卓越的荧光性能,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等领域。在波长为650~1450 nm的近红外窗口,生物体的背景荧光干扰小,体液和组织对光的吸收和散射少,因此,近红外荧光量子点非常适用于活体成像、疾病诊断及治疗等。然而,目前近红外荧光量子点尤其是I-VI族(如Ag2S、Ag2Se、Ag2Te)荧光量子点的量子产率较低、荧光信号较弱。发展稳定性好、亮度高且生物相容性好的近红外荧光纳米材料或者改善近红外荧光量子点的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贵金属纳米材料可增强其邻近荧光物质的发射强度和提高荧光物质的稳定性,即金属增强荧光(Metal-enhanced fluorescence,MEF)效应,基于此效应有望改善近红外量子点的荧光性能,进而提高检测的灵敏度,而且为构建高性能的诊断和光学器件提供了新思路。基于此,论文围绕金属增强近红外荧光Ag2Se QDs展开工作,具体内容如下:首先,通过准生物法合成了超小粒径、荧光发射波长在730 nm的Ag2Se QDs。采用HEPES还原法简单可控制备了尺寸在50nm左右的花状纳米金(AuNFs),利用高稳定性、光学透明、易修饰的SiO2壳层来控制Ag2Se QDs与AuNFs之间的距离,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距离、摩尔比对增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AuNFs和Ag2SeQDs之间的距离为25.9 nm,比例为1:1000时时,荧光增强效果最好,荧光最大增强了 2倍,并且我们对增强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为了提高AuNF@Si02对Ag2Se QDs的负载效率,我们构建了 AuNF@Si02@Ag2Se的三层核壳纳米结构,包含花状纳米金核、二氧化硅隔离层和外层掺杂Ag2Se QDs的二氧化硅壳层。实验结果表明AuNF@Si02@Ag2Se复合材料的荧光信号明显提高,光学稳定性、pH稳定性和复杂环境介质稳定性较好,而且表现出较低的细胞毒性、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此后,我们结合免疫磁分离与AuNF@Si02@Ag2Se荧光标记建立了一种检测肠道病毒EV71的方法,检测线性范围为3.7×103~8.5×104 copies/μL,检出下限为 1.8X1 03 copies/μ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