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及AuFe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电催化还原CO2性能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cer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气中CO2浓度随着人类对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过度使用逐渐升高,引起了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而在航天飞机,潜艇等密闭环境中,也需要对呼吸作用和设备运行产生的CO2进行处理来保证人员的生存。CO2是一种化学性质很稳定的气体,因此,利用其做碳源来生产燃料等可供人类利用的化学品,人为实现碳的闭环循环存在很大的挑战。利用金属电极电催化还原CO2由于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电能可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被认为是当前最理想的CO2还原方法。本文主要利用Brust还原法和一步纳米乳剂法制备了了C-Au复合材料和C-AuFe复合材料,应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傅氏转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手段对制备的Au基催化剂进行结构与反应机制的表征,应用气相色谱仪测定气相产物,计算法拉第效率等性能参数来研究Au基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实验利用半胱胺、巯基乙醇和丙硫醇三种含有巯基的化合物做稳定剂,并修饰在Au纳米粒子表面形成稳定的分子配体,研究了其催化还原CO2性能,相比于没有配体的C-Au材料,三者的催化性能均提高。其中半胱胺为分子配体的C-Au材料的催化性能最好,在-0.9V(vs.Ag/AgCl)即可还原CO2为CO,在-1.2V下的CO法拉第效率达到95%。半胱胺的加入量影响C-Au材料的粒径与催化性能,氯金酸和半胱胺的摩尔比为1:1的C-Au材料具有最佳的催化性能。原位红外光谱说明半胱胺做分子配体的C-Au材料形成的“金属…官能团”特殊结构有助于CO2还原中间体的形成,从而提高催化性能。通过10小时的长时间电催化实验发现C-Au材料产CO的电流密度相比于Au箔没有明显减小,且法拉第效率始终维持在95%以上,说明该C-Au材料催化稳定性较好。制备具有不同金铁比例的C-AuFe复合材料,发现其催化性能存在差异,金铁比为3:1相比于9:1和1:3等比例的的C-AuFe具有最好的催化性能。通过在C-AuFe复合材料中加入与AuFe摩尔比为1:0.5的半胱胺可以进一步提高其催化性能,而当加入量进一步提高反而会降低其催化性能。AuFe负载的基底材料对催化还原CO2性能存在影响,用碳黑为载体性能好于多壁碳纳米管,将碳黑用H2S处理后可以提高其催化性能。研究表明,C-AuFe材料中的Fe以氧化物形式存在,电催化还原CO2后,纳米粒子表面的Fe会流失,形成Au外壳、内层为AuFe合金的核壳结构的纳米粒子,并且会在壳层内部形成空穴,这种结构可以增强催化剂的催化稳定性。对C-AuFe材料进行90小时的电催化还原CO2测试,其电流密度几乎没有衰减,法拉第效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其催化稳定性和对产物CO的选择性十分优异。
其他文献
利他行为是指助人者自愿帮助他人而不期望得到任何回报的行为,是全社会所提倡的美德,对利他行为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更好的了解人的本质,也有助于建立和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近几
在分析影响综合客运枢纽静态标识系统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剖析综合客运枢纽静态标识系统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阐述构建静态标识系统的三要素设计要点,对综合客运枢纽静
本论文以溶胶凝胶制备了三种锰系钙钛矿La2CoMnO6、La2NiMnO6、La2CuMnO6钙钛矿,络合剂采用葡萄糖。制备的La2CoMnO6、La2NiMnO6、La2CuMnO6分别与ZnO进行复合,构建了三个系
本文以“空气夹喷型”燃油喷射系统用高速电磁阀为研究对象。首先对高速电磁阀进行了数学建模与物理建模,并对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仿真验证和试验验证;其次分析了“空气夹喷型”
根腐病作为大豆连作后主要发生的根部病害,是东北黑土区大豆连作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近年发现经过长期连作,大豆根腐病发病情况得到明显的控制,因此提出了长期连作可能形成
改革开放以来的出国留学教育,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新局面的开创影响深远。出国留学是我国加快科教事业和人才发展的重要措施,同时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出国留学这
综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指出我国COPD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工具多借鉴国外量表,研究的样本量偏小,多横断面研究少纵向观察
我国物流产业刚刚起步,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在市场。我国物流企业大多处于起步阶段,其价值估价目前研究很少。本文把价值估价方法同物流企业相结合,通过与美国相同性质的
针对马铃薯生产中存在的因长期连作引起的病虫害严重以及产量持续下降等问题,本研究于2010年在甘肃景泰条山农场马铃薯种植区域内选择不同连作年限的相邻地块进行田间试验,以轮
目的掌握宁夏银川市居民重性精神疾病的流行特征;了解宁夏银川市居民首次患精神疾病后的求医行为及影响因素;了解宁夏银川市居民对精神卫生知识认知情况,为政府制定银川市乃至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