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基于大路沟二区加密区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特点,进行了研究区开发动态分析,总结了油井生产动态特征类型,分析了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油井能够根据生产动态特征分为4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大路沟二区加密区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特点,进行了研究区开发动态分析,总结了油井生产动态特征类型,分析了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油井能够根据生产动态特征分为4类,即:明显见效井、一般见效井、水淹井、不见效井,根据油井类型的分布将研究区分为西部见效区、东部见效区和中部未见效区,三个区见效差异是由沉积微相的展布特征、砂体的连续性、油水井的射孔对应程度、油水井的工作制度所导致的。同时,本文考虑启动压力梯度,优化得到了适应各向异性超低渗油藏的菱形反九点井网的合理排距计算新公式,并利用实际生产数据进行了验证,得到中部未见效区的合理排距为75~100m,原排距140m偏大,急需调整井网。而东部西部见效区140m排距较为合理,井网无需整体调整。采用油藏工程方法并结合开发实践数据确定了合理的技术政策。考虑无效注水量后,全区合理注采比为2.52、西部见效区为2.0~2.2、东部见效区为1.5~1.6、中部未见效区为3.5~3.7。合理地层压力保持水平为114%~116%;西部见效区注水量应维持在18~19m~3/d,合理单井日产液2.8~2.9m~3/d、东部见效区注水量应维持在17~18m~3/d,合理单井日产液2.6~2.8m~3/d、中部未见效区应维持在16.5~17.5m~3/d,合理单井日产液1.8~2.0m~3/d。老井合理井底流压应为3.0~3.5MPa,加密井为4~4.5MPa。合理采油速度为0.8%~1.0%。设计5套菱形反九点井网二次加密方案,采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确定F5方案为最优方案,相比基础方案,F5方案15年提高采出程度4.4%。确定老井补孔24口、加密井补孔51口、酸化解堵措施井8口,调剖井9口。
其他文献
油田的生产开发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形式复杂多变,实际需求也多种多样,如何满足油田不同开发阶段的实际需求是急需解决的难题。不同开发阶段的目标是多种多样的,并不是单一的、
钙钛矿单晶因为低缺陷,无晶界,可调节的能带宽度,长载流子迁移率与载流子扩散长度等突出的特性在近几年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钙钛矿单晶的这些特性使得它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光电探测器,发光二极管,激光器等应用方面具有较大优势。钙钛矿单晶可以通过掺杂调节能带或改善性能,然而B位掺杂很少出现在报道中。本论文的主要内容是制备了B位掺杂的新型Er-MAPbBr_3单晶,并探究了Er掺杂对单晶的性能与应用产生影
目的应用超声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膈肌功能变化情况,明确膈肌变化与肺功能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在2018年3月至2019年1月期间于鞍钢总医院就诊的COPD患者81例,根
长期以来,煤炭自然发火对我国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为了对自然发火事故进行有效的预防,对煤炭自然发火的危险性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势在必行。因此,本文运用组合权重—突变理论对煤炭自然发火危险性评价方法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首先,在分析煤炭自然发火特性及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对煤炭自然发火事故案例进行剖析,通过事故致因理论分析和安全系统工程研究,提出了煤炭自然发火事故致因模型,从技术因素、
管道清洗是去除管道中的杂质、生物膜和恢复管径的常规方法。传统的管道清洗方法中,清管器无法适应管径变化和蝶阀,化学清洗会损伤管道,水射流效率低且极浪费水资源。冰浆清
目的:近年来,肩颈疼痛发病率上升,发病群体日益扩大,呈年轻化趋势,已经成为现代都市人不可忽视的健康问题之一。肩颈疼痛类疾病多为慢性疾病,临床上的治疗手段周期较长且易反复发作,目前并无十分理想的治疗方法。砭石属于中医医疗器械(1类)范畴,作为中国传统的外治疗法,具有疏通经络的理疗作用。相关研究表明砭石对肩颈疼痛的疗效明显。本文尝试将纺织品设计与医学理论相结合,开发出一款防治肩颈疼痛、经济便捷的砭石保
Feige89是一颗位于高银纬天区的B型星,在SIMBAD数据库中被标记为热亚矮星候选体。Feige89的视星等为V=14.36,Gaia DR2释放的数据中没有提供该星的三角视差。最近,基于LAMOST
量子Bernoulli噪声是定义在平方可积Bernoulli泛函空间上的湮灭、增生算子族,满足等时典则反交换关系.本文主要讨论量子Bernoulli噪声的谱分析.设{(?)k,(?)≥0}为量子Bernoul
可得然胶(Curdlan)是一种由葡萄糖以β-1,3-D-糖苷键线性连接而成的水不溶性多糖,具有加热成胶特性,又被称为热凝胶多糖。作为一种食品添加剂,可得然胶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改
为研究煤的浸水风干煤体二次氧化自燃升温特性,本文选取富水矿区巴彦高勒煤矿煤壁新鲜煤样,按照实验室标准将煤加工、预处理,并针对整体及部分预处理煤样分别进行程序升温实验、热重实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实验,对预处理后煤样的自燃倾向性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并据此判定实际生产过程中工作面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制定相应防灭火技术措施,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通过程序升温氧化实验,分析煤样升温过程中交叉点温度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