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二十世纪昭君的审美形象

来源 :三峡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ius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昭君作为历史上著名女性之一,历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正史、野史、诗词、变文、戏曲、民间传说、小说、影视等等,两千年来,对她的演绎不绝如缕。然而,纵观中国文学艺术中的昭君形象,古今发生了显著变化。本论文将二十世纪昭君的审美形象作为研究对象,从分析文本入手,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考察二十世纪昭君形象的主要类型,揭示昭君古今形象新变的原因和意义。本文共分三章:  第一章简要梳理历史上的王昭君与二十世纪以前文学中的昭君形象。分别从史书和文学作品两大角度进行概括,史书中的昭君形象略显单一,文学作品中的昭君形象丰富多彩,将其划分为四类:悲怨的昭君、思乡恋土的昭君、忠贞爱国的昭君与为国立功的昭君。在传统的经济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环境没有发生根本变化的前提下,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昭君形象也没有本质的突破。  第二章主要论述二十世纪文学中王昭君形象。本章选取比较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分析昭君形象的显著特点,叛逆、民族友好与崇高成为概述二十世纪王昭君形象的。
其他文献
《北梦琐言》是唐五代着名的史料性笔记小说,作者孙光宪。此书成书年代确定,保存完整,内容广泛,能较好地反映当时的语言面貌,具有较高的语言研究价值。   本文以《北梦琐言》双
张九龄是初、盛唐时期一位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不仅具有杰出的文学才华,又具有较高的政治,是促使初盛唐诗风转变的关键人物。他凭借着自己特殊地政治地位和文学威望,以及功底
萧红的创作存在于她的个性与整个国家民族的共性的错综复杂中,而她的个性和国家民族的同一性重合、偏离、隔绝,也映射出了她整个创作生涯的变化。本文在史传性的知人论世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