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可视化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西华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rzc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然不能满足当代教育的发展要求,将思维可视化应用于高中学科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研究。高中阶段思维的培养,更侧重于将大脑中抽象的、不可见的思维方式和思维逻辑展示出来,“思维可视化”正好能有效地帮助教师以及学生对综合性要素进行分析和整理,有助于思维过程的直观呈现。然而,在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课程总是让人感觉:“学得吃力”。具体问题表现为以下几点,首先,地理课时紧张,于有限的教学时间里部分教龄时间较短的教师不能如期完成教学任务,尤其在新授课、概念课、习题课中问题更突出。其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过分关注学生分数成绩的提升。最后,对于地理的学习,教师缺乏行之有效的图示工具来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地理区域性特征的区分,不同知识之间的层级大小、隶属、制约及包含等关系更是逻辑混乱。因此本研究提出以下研究问题:1.针对高中地理课时紧张的问题,在新授课中应用思维导图是否有益于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学生的课前预习?在概念课中应用概念图是否可以帮助学生完成新旧知识的意义构建?在习题课中应用鱼骨图是否可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解题?2.利用思维可视化的思维导图、概念图、鱼骨图三种图示方法进行地理教学,是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地理成绩和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准实验研究法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展开了思维可视化的教学研究。首先,进行了思维可视化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重点分析了思维可视化在地理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得出思维可视化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多是单一图示技术的应用,且多为理论分析缺乏大量的实证研究。其次,再对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了思维可视化的理论基础和相关概念,并以有意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视觉理论以及思维可视化理论为基础,编制了相关问卷,并在本人实习的高中学校进行了思维可视化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现状调查,调查发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灌输式”教学课时紧张,思维可视化在地理教学中应用不足,部分教师缺乏应用图示化技术辅助教学的意识,学生对于思维可视化图示化方法辅助学习的意愿较高。根据调研结果并以思维可视化理论为指导,以具体的地理课堂为载体,设计出思维可视化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案例,地理新授课应用思维导图教学、地理概念课应用概念图教学以及地理习题课应用鱼骨图教学的教学模式,并在实习学校进行了具体的教学实验。为了更好的检验实验研究效果,于实验前后分别进行了实验前测和后测的数据分析,并进行了个案访谈。通过实验发现,利用思维可视化进行地理教学能有效地改进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方便有效的图示化学习方法,学生的地理成绩有了显著的提升,与此同时,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激发与培养,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初中生学习方式发生改变,面临更多的学习压力和考试焦虑,注意力转移到负面情绪上,导致考试过程中个体认知加工系统受到破坏,考试焦虑水平上升,学习成绩不理想。过度的考试焦虑加上疫情环境下负面信息的不断输入,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受到不良影响,因此本研究积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为缓解学生考试焦虑提出有效的教育建议。本论文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研究法对南充高中和马集中学1000名学生进行研究,
新千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产品的普及使用,以及青少年学生课业负担的不断加重,我国青少年学生的近视率一直不断攀升。如今我国全国已有一半的近视人口,青少年的近视率已经高居世界第一。这一现象长期以来无法得到社会大众的理解与重视,在社会层面有关于预防近视的宣传教育较少,在学校层面几乎没有专门的课程教授正在发育过程中的青少年学生如何保护视力与预防近视的宣传课程。而学生家长对青少年学生近视的
霍耐特的承认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重要成果之一。它依托于黑格尔承认理论的基本框架,结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斗争与承认的内容,借鉴米德的社会心理学和福柯的权力理论,实现了对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特别是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深化和发展。论文研究的主题:霍耐特承认理论及其对当代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创新的意义。通过对霍耐特著作以及霍耐特研究者作品的深入研究,文章阐述了霍耐特承认理论提出的理论背景、理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个人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的养成很大程度上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古往今来,众多仁人志士十分注重对家庭家风的建设,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十八大召开以后,习近平总书记也在多个场合,一再强调注重家庭家风建设的重要性,号召年轻一代主动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红色家风,建设和谐文明的家庭。邓小平是党和国家的杰出领导人,他的身上蕴藏着许多可贵的品质,在与亲人子女相处的过程中身体
疫情期间,为贯彻落实“停课不停学”这一要求,线上教学如雨后春笋快速且密集地进入人们的视野。在例如钉钉、腾讯会议等众多平台中,雨课堂平台作为伴随互联网发展和个性化教学而诞生的新型教学平台,在线上教学中充当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数字化的学习模式促进了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随着教学资源不断优化,使得图、文、声、像等多种媒体方式有了更多的融合,在有限认知资源条件下如何组合媒体呈现方式,使得认知负荷如何在一个平
负面评价恐惧是指个体因为他人的负性评价而产生的恐惧情绪体验。由于自我意识的快速分化和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大学生尤其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特别是负面的评价,从而成为负面评价恐惧的高发群体,这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自我概念的建构和人际交往的发展。以往研究多把负面评价恐惧作为中介变量进行研究,较少对其现状和形成机制进行考察,测量工具也多翻译国外问卷进行直接施测。因此,本研究旨在编制本土化的大学生负面评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教育需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地理学既具备综合性,又包含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地理学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2017年地理新课标提出学生地理学习必须具备四大地理学科素养,乡土地理课程资源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是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素养的重要载体之一。首先,本文以射洪市为调查对象,通过对射
高等教育对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在产业转型升级的新阶段,我国社会出现了创新型人才不足、人才供需不平衡和人才培养“同质化”等问题。为解决产业转型升级和人才培养的双重困境,国家创造性地提出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的发展策略,推动高校把办学思路转变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上来。在国家政策指引下,绝大多数省份出台了政策文件,鼓励、支持地方院校转型,目前已有300多所高校开展整体转型、100多所高校开展
学位
第一人称的叙事文学作品之所以会造成复杂的叙事效果,主要原因是叙事主体的复杂性,即叙述者、隐含作者、故事人物共享同一主体”我”,这也为此类小说的翻译构成了挑战。当前,文化转向的勃兴虽然丰富了译学研究疆域,但聚焦作品的外部研究无助于增进加深对原作的解读。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文学翻译中应如何正确理解原文的问题,便可能有损翻译文学的质量。本文以叙述文体学为理论框架,即以叙述学与文体学为理论基础解读第一人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