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神动力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因素,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强大动力。它是滋养个体心性、完善个体人格、推动人性优化的一种重要资源,可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潜能、提升人的精神状态和人生境界。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之后,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质量得到双重提高的同时,也开始产生了一系列精神虚弱的症状:个体精神的焦虑、空虚、压抑、抑郁等一系列心理问题,社会的道德滑坡、信仰困惑、生活意义迷失等。这一切表明,市场经济条件下,一部分人正面临着精神动力的枯竭乃至缺失。如何为人的精神注入力量,构建人的精神动力成为当今时代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在充分借鉴专家和学者的观点和理论的基础上,选取“人的精神动力”为研究的出发点,以“市场经济”为研究背景,对“人的精神动力缺失”从“现状、原因、对策”三个方面进行系统化分析。文章首先对精神动力的基本理论进行了回顾和梳理,例如:精神动力的内涵及结构、精神动力的形成及发展过程、精神动力的价值等,这些理论的探讨为下文进一步展开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接着文章系统分析了“人的精神动力缺失”的表现以及“精神动力缺失”的原因,即市场经济的冲击、全球化的消极影响以及当代教育的偏差及错位使得现代人的精神动力出现了缺失;缺失的主要表现为道德伦理的失落、人文精神的缺失、理想信仰的困惑及生活意义的迷失。其中,市场经济的功利化和物质动力的过分夸大是当代人产生精神动力缺失的深层原因。针对人的精神动力的缺失成因,尝试提出“以思想政治教育”为载体,建构人的精神动力。强大的精神动力不仅是个人成功的关键因素,而且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希望。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做人的工作,关注人、建设人、发展人,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它的归宿。思想政治教育向往完善人性品格,关注于人自身的全面发展。通过一系列精神动力缺失成因及解决对策的论证,如何做到真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优势,从根本上实现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精神失落的拯救和复苏,是本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