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细胞遗传学异常初诊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特征及转归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清华大学医学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saf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初诊时伴有细胞遗传学异常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临床特征、免疫抑制治疗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2例初诊伴有细胞遗传学异常再障患者的临床资料、免疫抑制治疗疗效。[结果]在22例伴有细胞遗传学异常的从患者中,+8染色体异常5例,性染色体缺失(包括-X或-Y)3例,超二倍体患者3例,结构性染色体异位11例,类型多样,涉及染色体也各不相同。22例患者发病情况与不伴细胞遗传学异常的普通AA相似,发病中位年龄18岁(7~65岁),男女比例为15:7。16例患者进行免疫抑制治疗且判断疗效,其中12例患者获得疗效反应(PR7例+CR5例),总体疗效75%;20例患者中位随访6年(1~15年),无1例患者转化为MDS/AML。[结论]SAA和NSAA初诊时均可伴有细胞遗传学异常,免疫抑制治疗疗效和MDS/AML转化率与典型AA相似,并且部分患者可能在治疗后异常克隆消失,异常克隆是否消失与免疫抑制疗效无明显相关性,临床过程多为良性病程。不同的核型异常对预后影响不同。
其他文献
前庭蜗神经受血管压迫可引起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持续平衡障碍、复发性位置性眩晕、后天性运动耐受不良等临床表现。由于对耳蜗前庭神经受血管压迫的病因、病理生理、诊断
血管迷走性晕厥是急诊中的常见病,发作时严重威协病人的生命安全。目前直立倾斜试验被认为是评价血管迷走性晕厥唯一检查方法,对于心电学指标早期识别及晕厥时的核素脑血流测定
目的:该课题在以往的研究基础之上,应用T199和P1两种培养体系,从40岁以下,既往月经规律,10mm以下的卵泡获取的未成熟卵母细胞,分为自然周期、孕期和促排周期进行OCC或DO培养,
目的  1.观察术后疲劳综合征(POFS)老年大鼠海马神经营养因子(NTF)含量动态变化规律。  2.观察在应用人参皂苷Rb1干预后,NTF的变化特点,探讨人参皂苷Rb1的抗疲劳机制。